红嘴鹦哥
英文名:Red-billed Parrot
学名:Pionus sordidus
【简介】
红嘴鹦哥,学名Pionus sordidus,是鹦形目鹦鹉科裸眼鹦哥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部分区域,主要栖息在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的特定森林区域。
【外形特征】
红嘴鹦哥长约27至29厘米,体重272克。头顶和背部呈橄榄绿色,脸颊和颈部带有淡蓝色边缘。翅膀及内侧尾羽为橄榄绿色,外侧尾羽为蓝色。胸部呈现蓝色,腹部颜色较浅,呈粉红色调的橄榄绿色。尾羽处有红以至暗红色覆羽。幼鸟头部和胸部为淡绿色,下尾覆羽呈黄绿色。各亚种(包括sordidus、corallinus、mindoensis、ponsi、saturatus和antelius)颜色差异显著。
【生活习性】
红嘴鹦哥栖息于森林区内,且具有季节性迁移的行为,迁移地点受食物供应情况影响。出于觅食需求,它们通常成对或以小群形式出现,活动较为安静,繁殖期间则会聚集成较大群体并发出更多种类的叫声。
【鸣叫特征】
该种鹦鹉拥有多种叫声,包括尖锐的“kee!-yak”声和升调的“crree!”声,以及轻微的“crrah”声。它们多以小群体形式活动,众多时叫声更为显著。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雌鸟会在树洞中筑巢,通常每窝产蛋3枚,孵化期大约26至27天,雏鸟抚育期长达12周。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例如,在哥伦比亚为2月至4月,委内瑞拉为4月至6月,厄瓜多尔为1月至5月,玻利维亚偶尔也会在10月出现繁殖活动。
【外型辨识】
红嘴鹦哥特征明显的绿体羽、红喙、蓝色胸部及暗红色下尾覆羽,结合其系统学历史和较广泛的分布范围,解释了为什么它在研究中受到比较高度的关注。
【保护状况】
红嘴鹦哥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LC)。尽管有些地区(如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受到森林砍伐的影响,物种在其它区域仍然普遍。
【地理分布】
红嘴鹦哥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部分区域。具体分布在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的特定森林区域内,生活的海拔高度通常在500-1500米之间,主要在湿润至湿热的低地和亚山地常绿及半落叶森林中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