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白腹鹦哥属 > 黑头凯克鹦哥
黑头凯克鹦哥

黑头凯克鹦哥

英文名:Black-headed Parrot

学名:Pionites melanocephalus

【简介】
黑头凯克鹦哥(学名:Pionites melanocephalus),又称为黑冠鹦鹉或黑帽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的一种中型鹦鹉。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雨林北部,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地。

【外形特征】
成年黑头凯克鹦哥体长约23厘米,体重介于130至170克之间。头部和颈部后具有黑色羽毛,颈后有一条橙红色带。脸部、颈侧和上胸部为黄色;背部与翅膀为深绿色,初级飞羽呈现蓝色,翼下覆羽为橙红色;下胸及腹部的羽毛为乳白色;大腿、胁部及臀部为杏黄色;尾巴上表面为绿色,尖端呈黄色,下表面为橄榄黄色。幼鸟胸部及腹部的颜色较浅,亚种P. m. pallidus胸部及腹部更白,颈后的橙红色带较浅。

【生活习性】
这种鹦鹉常见于各种森林类型,尤其是沙质土壤上的森林中。通常以4至6只或更多组成的群体在森林冠层觅食果实及花朵,表现出随食物供应情况而移动的迁徙行为。飞行时翅膀拍打会发出明显的响声,即便在远处也能听见。

【鸣叫特征】
该鹦鹉在飞行时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叫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栖息时,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包括响亮的高音“kreeee”或“skeeew”,并伴有短而模糊的“kee”或“kip”声。

【繁殖习性】
黑头凯克鹦哥的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在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繁殖期为4月至5月,在苏里南为10月至11月,法属圭亚那的繁殖期则为12月至次年2月。它们将巢筑于树洞内并通常产卵2枚。

【外型辨识】
通过黑色的头部和黄色的脸部、胸部、腹部的显著对比,可以轻松辨认黑头凯克鹦哥。此外,其独特的叫声是其显著的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黑头凯克鹦哥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黑头凯克鹦哥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雨林北部,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