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 伊比利亚绿啄木鸟
伊比利亚绿啄木鸟

伊比利亚绿啄木鸟

英文名:Iberian Green Woodpecker

学名:Picus sharpei

【简介】
伊比利亚绿啄木鸟(英文名:Iberian Green Woodpecker,学名:Picus sharpei)是䴕形目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主要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及其周围地区。

【外形特征】
伊比利亚绿啄木鸟的体长约31至33厘米,体重约为190克。雄鸟的头部特征包括红色的额部至颈背,黑色的眼先,以及灰色的羽尖。雌鸟的颊纹全部为黑色,通常伴有较为明显的浅色边缘,其冠羽则有更多的灰色羽尖。幼鸟较暗淡,头侧至胸部有深色斑点,背部有轻微的淡色斑点和条纹,腹部有明显条纹,眼睛颜色较深。

【鸣叫特征】
该鸟的典型叫声包括低沉的“kyack”声,有时会连续发出。在冲突情境中,它会发出爆炸性的“kyik”音。繁殖季节中,其鸣唱仿佛笑声“klu-klu-klu-klu-klu-klu-...”,音调先升高后降低,尾声拖长。这种鸣叫声的音量和速度通常高于欧洲绿啄木鸟。

【生活习性】
伊比利亚绿啄木鸟生活在开阔林地、荒地、花园、公园以及有树篱和散树的农田中。与其他啄木鸟不同,它主要在陆地上觅食,通常出现在草坪或探入蚁丘的人工区域。这种啄木鸟以地面蚂蚁为主食,同时也摄取少量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果实。它以奇特的蹒跚步态移动,非常适合这种独特的觅食方式。

【繁殖习性】
它的繁殖期通常为每年3月末到6月,鸟巢的高度可达到10米左右,每窝产卵数5至8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14至17天。雏鸟由双亲喂养,孵化后24至27天离巢。父母各带一半的雏鸟,持续照顾约7周。

【外型辨识】
它与欧洲绿啄木鸟相比,头部黑色较少,眼圈灰暗而非黑色,雄性的颊纹为红色而非黑色,雌性的冠羽为黑色而不是灰黑色。此外,与利氏绿啄木鸟相比,雄性的颊纹颜色和雌性的冠羽更加突出。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伊比利亚绿啄木鸟被评为无危物种(LC),但曾一度被视为欧洲绿啄木鸟的亚种,基于遗传差异,被重新确认为单独物种。

【地理分布】
伊比利亚绿啄木鸟主要分布在比利牛斯山脉、伊比利亚半岛及其南部地区,包括法国极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