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 红颈绿啄木鸟
红颈绿啄木鸟

红颈绿啄木鸟

英文名:Red-collared Woodpecker

学名:Picus rabieri

【简介】
红颈绿啄木鸟(Picus rabieri),学名Picus rabieri,属采取了错误的分类信息。实际上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主要见于中国南部、老挝和越南的热带森林。

【外形特征】
红颈绿啄木鸟长约30厘米,雄鸟头部几乎全红,除喉咙、耳斑白色及绿色斑块以外,其余大部分为红色;雌鸟缺乏红色头冠,头顶部和下部分红色较少,头顶部为黑褐色。全体羽毛为橄榄绿色,下体绿色略淡,并带白色条纹及绿色环纹,两胁带橄榄绿,羽缘稍白。尾部黑褐色,覆羽带有深色条纹,翼部与尾部有着青铜色光泽,且次级飞行羽毛外缘青铜绿色,翅膀上的所有飞羽内缘均有一宽白色直线。翅膀上的初级飞羽边缘有窄的白色斑点或横纹。

【鸣叫特征】
红颈绿啄木鸟的叫声包括突然出现的“keck”音节,通常间隔1.5秒;接着是响亮、圆润上扬的哨声,频繁连续发出时与蓝枕八色鸫的领地叫声相似;还有短促、乐感的有调性鼻音声,听起来随意紧张,介于蓝背八色鸫和猕猴间声。

【生活习性】
红颈绿啄木鸟栖息于常绿阔叶林和半常绿林,偶而在开放地区和边际地带出现。喜好有大量竹林分布的次生林,尤其是伐木后留下的老树,尤其喜欢在老挝海拔400米以下的缓坡活动。以蚂蚁为主的食物来源,通常单独、成对或家庭群体出现。有时亦会加入其他鸟类如白冠噪鹛、长嘴钩嘴鹛等组成的混居群体中,表现出与大黄冠啄木鸟、黄冠啄木鸟、花腹绿啄木鸟、棕斑金背啄木鸟和金背三趾啄木鸟互动的情形。

【繁殖习性】
红颈绿啄木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5月至6月间。老挝有考察显示7月份有种刚离巢的幼鸟出现,但具体筑巢要求仍需更多研究。

【外型辨识】
红颈绿啄木鸟通过其独特的红色颈圈、头部鲜艳图案和橄榄绿色及寄生羽毛局限区分与其他绿啄木鸟。雌性较雄性头部颜色要暗和少红色。幼鸟与雌鸟相似,但羽色较暗淡,下体较灰,头部混有橙红色和黑色。

【保护状况】
红颈绿啄木鸟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近危(NT)。该种已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红颈绿啄木鸟的收益性包括其作为观赏类动物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

【地理分布】
红颈绿啄木鸟主要分布于老挝、越南及其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地区。专家在老挝和越南的多个保护区和建议保护单位记录上有发现该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