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姬啄木鸟属 > 白腹姬啄木鸟
白腹姬啄木鸟

白腹姬啄木鸟

英文名:White-bellied Piculet

学名:Picumnus spilogaster

【简介】
白腹姬啄木鸟(学名:Picumnus spilogaster)是一种小型姬啄木鸟,属于鳬形目啄木鸟科。其分布范围包括巴西、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的热带森林,包括红树林地带。

【外形特征】
白腹姬啄木鸟体长约9厘米,体重在13至14克之间。雄鸟头部顶部呈黑色,额部可见红羽毛构成的斑块;颈部和枕部带有白色斑点;面部淡黄,耳羽深棕且带有白色细纹,颈部两侧白色带有黑色条纹。上体橄榄棕色,散布浅灰色条纹;翅膀橄榄棕色,边缘较浅;尾部深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内侧有宽白色的条纹,外侧除尖端外带白色条纹;下颌、下巴和喉咙呈白色,带有黑色条纹;上胸部分淡黄褐色,条纹较宽,下胸至腹部的乳白色部分散布黑色大斑点,两胁偶尔有条纹。嘴短而微微弯曲,呈灰黑色;眼睛棕色;腿呈绿色。

雌鸟的额部无红斑,幼鸟头部为烟灰色,腹部偏黄,具更多上下体条纹。

【生活习性】
白腹姬啄木鸟栖息于雨林、河岸林、落叶林、林缘区域及红树林。常见单独或成对活动,攀爬树枝和藤蔓,以腐朽木材中的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鸟鸣声音高,类似于细颤音,持续3秒左右,大约25至35个音符,音调略低。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可能在每年9月至11月,但有关其筑巢及繁殖信息尚不明确。

【外型辨识】
与尖头姬啄木鸟相比,白腹姬啄木鸟体型较小,上体花纹较少,下体有斑点而非鳞状纹;雌鸟头部无红色标记,幼鸟的上下体条纹比成鸟多。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该物种为易危 (VU)。

【地理分布】
白腹姬啄木鸟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地区,包括巴西北部、圭亚那和委内瑞拉部分区域。曾被视为尖头姬啄木鸟的同物异名,现已认定为独立物种,列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