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姬啄木鸟属 > 白斑姬啄木鸟
白斑姬啄木鸟

白斑姬啄木鸟

英文名:White-barred Piculet

学名:Picumnus cirratus

【简介】
白斑姬啄木鸟(学名:Picumnus cirratus)属于鴷形目、啄木鸟科,姬啄木鸟属。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东北部和东南部。

【外形特征】
白斑姬啄木鸟体长约10厘米,体重在6.3至12克之间。成年雄鸟额头为黑色,并具有红色冠羽尖端,其余冠羽部分点缀着白色斑点;面部呈暗棕色,有淡黑色条纹,眼后有一白色线条;上身颜色较深,有时带淡色条纹;翅膀和尾羽深褐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有白边;中央两对尾羽有白色内侧条纹,外侧两到三对有白色末端斑块;下体白色,腹部和两侧带有淡黄色调,全身遍布黑色条纹。雌鸟外形相似,但无红色额头。幼鸟整体颜色较为暗淡,上体条纹更明显,下体条纹则较重,且无白色冠斑。

【鸣叫特征】
白斑姬啄木鸟的叫声是快速、高音的颤音,类似于“trrrrriut”,同时也会发出“tsirit, tsick”的叫声。它们在敲击枯木时可发出响亮的断音。

【生活习性】
这种啄木鸟栖息于各种生境中,包括湿润和干燥森林、森林边缘、灌木丛、草原中的画廊森林、竹林、城市公园和花园。它们常从海平面活动到海拔约2100米的高度。主要食物为蚂蚁、昆虫幼虫、木蛀甲虫卵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会钻孔寻找食物,也可能吸食树液。通常单独觅食,偶尔与其他种类的鸟混群觅食。飞行距离较远,频繁地在觅食点间移动。

【繁殖习性】
白斑姬啄木鸟的繁殖期在南部为9月至3月,在北部为7月至12月。巢穴通常由双亲共同挖掘,位于细枝中,高度不等,最低可达2米。每窝产2至4枚白色蛋,双亲轮流孵卵。

【外型辨识】
白斑姬啄木鸟与眼斑姬啄木鸟区别在于前者上体颜色更深,下体为条纹而非鳞片状。与赭领姬啄木鸟的区别则是在于缺乏肉桂色调。不同亚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如tucumanus亚种的红冠仅限于前额,而pilcomayensis亚种的上体为灰褐色,下体黑白条纹更窄。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白斑姬啄木鸟被列为LC(无危)。尽管在某些区域能受到森林退化威胁,特别是在阿根廷的北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但在巴西东南部,由于选择性伐木,其数量在部分地区有所增加。

【地理分布】
白斑姬啄木鸟分布在南美洲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具体包括:
- **阿根廷**:包括埃尔帕尔马国家公园、埃尔雷伊国家公园和卡利莱瓜国家公园。
- **巴西**:包括伊塔蒂亚亚国家公园、塞拉多奇波国家公园、里奥杜斯州立公园、诺瓦隆巴迪亚生物保护区和索雷塔马生物保护区。
- **巴拉圭**:包括伊比库伊国家公园。
- **乌拉圭**
- **玻利维亚**
- **法属圭亚那**
- **圭亚那**
- **巴拉圭**
- **阿根廷**
- **乌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