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柳莺科 > 柳莺属 > 褐林柳莺
褐林柳莺

褐林柳莺

英文名:Brown Woodland Warbler

学名:Phylloscopus umbrovirens

【简介】
褐林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umbrovirens),属于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其分布在非洲东部以及阿拉伯半岛山地地区的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体长约11厘米,体重在8.5至11克之间。褐林柳莺的主要体羽色彩为橄榄褐色,背部略显暗绿,腹部为淡棕色。该物种眼睛上方有短而淡模糊的眼眉纹,眼线为黑褐色,脸颊和耳羽部位较浅或略显暖色。它的一级飞羽、上翼覆羽以及尾部羽毛均为黑色或暗褐色,边缘泛现出明显的黄绿色,翼弯处的颜色尤为显著。下体主要为淡棕色或浅棕色,喉部和腹部中心为白色,腋下带有明显的黄色色调。虹膜呈现深褐色,喙为黑色,嘴基部上方略带黄褐色,脚的颜色从灰色至蓝灰色不等。雌雄体型相近,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通常下体略带黄色,各地方亚种间会有一些羽色深浅和色调的差异。

【鸣叫特征】
此物种的叫声短促,主要为‘tee’或‘teewee’。其歌声清脆,拥有较高的音调与优美的旋律,并含有快速连续的上下音阶组合,典型为‘chi-cher-chi-cher-chi-cher-chee-chew-chee-chew...’。称之为‘柳莺之歌’。部分特有的鸣声会在多次连续的高音符序列后,以华丽的变化式收尾。虽然与欧柳莺的鸣叫声有相似之处,但节奏较为快速,可能偶尔会发出含混的高低音符串连。

【生活习性】
褐林柳莺栖息于海拔2100至3600米高的山地森林、灌木林及峡谷地带,普遍匿迹在树冠层之上。主要觅食小昆虫,如双翅目的飞虫或蛾类幼虫,偶尔也会捕捉蜘蛛。它们既可单独,也以成对的方式觅食。在非繁殖季节则倾向于组成小型的混合物种觅食群。这些群落包括白眼属及鶲科的其他成员。它们在高树的中段上层活动,有时会搜索高茎木苗和灌木间的猎物,或是短程追逐猎食途中露出口中的昆虫。

【繁殖习性】
褐林柳莺可以全年繁殖,主要活动于旱季。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并表现明显的领地意识。它们采用草、苔藓、植物纤维和羽毛交织成巢,放置地点多样,包括地面乱叶中、根部下方、枯叶间、树根底部或悬挂在离地面约1米高的垂挂苔藓里。通常每窝会产卵2到3枚,目前尚无具体关于它们孵化期和育雏期时间的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区别于红脸柳莺,其腹部颜色更深,面部和喉部的红色含量较少。相比欧柳莺和叽喳柳莺,该鸟类的翅膀较短,喙更纤细,上半身的羽色更深,眼纹色泽浅淡且下体表现普遍更深色。与博氏柳莺不同之处是其上体更加深色,眼线更显得深沉、且腿部颜色更深以及下体中无白色区域。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褐林柳莺分类为无危(LC),表明目前处于自然保护的关注级别为较低级。

【地理分布】
目前,褐林柳莺分布于非洲东部及阿拉伯半岛,具体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沙特阿拉伯、索马里、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也门,并横跨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