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柳莺科 > 柳莺属 > 布氏柳莺
布氏柳莺

布氏柳莺

英文名:Brooks's Leaf Warbler

学名:Phylloscopus subviridis

【简介】
布氏柳莺(Phylloscopus subviridis),又名布鲁克斯叶莺,是一种属于雀形目柳莺科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东部、巴基斯坦北部以至印度西北部。

【外形特征】
布氏柳莺体长大约9-10厘米,体重在5-6克之间。整体呈现出中等大小的橄榄绿色,具备明显的眉纹和两条翼纹。头顶中央具有一条淡黄色冠纹,眉纹在前额汇合,眼后至耳羽边缘逐渐变浅至白色。脸颊部位呈现黄黄色,耳羽带暗橄榄色的边缘。上体大部分为橄榄绿色,背部略微偏淡。飞羽和尾羽棕褐色,以中覆羽和大覆羽旁白色尖端形成的两条白色翼纹为其显著特征。下体为淡黄白色,虹膜深棕色或者略显棕色,下喙基部为黄色,腿部颜色为暗棕色。雌性与雄性的外观相似,幼鸟则在体色上较成鸟深,下体带有轻微的污白色及淡肉色。

【鸣叫特征】
布氏柳莺的鸣叫声由一系列高音“zip-zip-zip...”的音节组成,随后步入一串较短的颤音。它的呼叫声音比较短促,发出“chee-up”的声音,与暗绿柳莺的叫声类似。

【生活习性】
布氏柳莺在夏季于云杉和冷杉树林中活动,在非繁殖季节则迁至干燥的灌木区。其栖息地多分布于海拔2100米到2700米之间的针叶林,如云杉、雪松混交林及阔叶林。布氏柳莺习惯单独或成对进食,并在冬季时常与其他小型鸟类如白眼混群活动。主要以小昆虫和幼虫为食。

【繁殖习性】
布氏柳莺的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到7月份,筑巢时使用较为粗燥的草形成球状巢穴,内里覆盖细植物纤维和动物皮毛,多位于地面上峭壁或灌木丛下。每窝通常产卵3至4枚,但是尚未有详细报道关于孵化与育儿期所需的具体时间。

【外型辨识】
布氏柳莺易于人们鉴别于淡眉柳莺之外,后者冠纹颜色呈较淡的黄绿色,眉纹为非灰色,上体更为绿色,下颚基部黄色更为凸显。与北极柳莺相比,布氏柳莺更具备土黄色的冠纹且相背近似,而胸腹间带有淡黄带素,区别是前后冠纹明显程度不同且无对比强烈的翼羽基部显色。

【保护状况】
布氏柳莺目前根据IUCN红皮书被列入无危物种(LC),在当地较常见在北巴基斯坦,而在北印度则处于较少见或地域局限状态。其敏感的种群特征与保护期待长期关注和记录。

【地理分布】
该种鸟繁殖于阿富汗东部、巴基斯坦北部及印度西北部,非繁殖期间则迁徙至更为广泛的巴基斯坦中部和印度中部以北区域。布氏柳莺由1872年由爱尔兰裔加拿大鸟类学家威廉·埃德温·布鲁克斯首次描述并归类。

【物种区别】
布氏柳莺易于人们鉴别于淡眉柳莺之外,后者冠纹颜色呈较淡的黄绿色,眉纹为非灰色,上体更为绿色,下颚基部黄色更为凸显。与北极柳莺相比,布氏柳莺更具备土黄色的冠纹且相背近似,而胸腹间带有淡黄带素,区别是前后冠纹明显程度不同且无对比强烈的翼羽基部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