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尾鹟莺
英文名:Alström's Warbler
学名:Phylloscopus soror
【简介】
淡尾鹟莺(学名:Phylloscopus soror),是一种属于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在中英文名称统称为Alström's Warbler。
【外形特征】
淡尾鹟莺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柳莺,体长约为11-12厘米。上体呈现暗橄榄绿,而下体则呈黄绿色,具有一圈明亮的黄色眼圈。头顶灰白,具有黑色侧冠纹。此种类不明显或缺失翼斑,喙大于峨眉鹟莺和灰冠鹟莺。尾羽较短,外侧尾羽基部的白色范围较小。
【生活习性】
淡尾鹟莺习惯于密集的温带森林低矮植被区域觅食,主要食物为昆虫。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天,它们在中国中部与东南部等地区繁育,之后迁徙至东南亚如泰国、老挝、柬埔寨及越南北部过冬。其繁殖区域特别位于中部和东部的温带森林。繁殖休息期过后,会向下方降迁至森林低地,此时识别较为困难。
【鸣叫特征】
淡尾鹟莺的鸣声简单而短促,通常由快速发出的短促节拍组成,常常由一组短促的“chip”音开始,随后是2-5个类似口哨的音符,构成一组要素。音符通常会重复2-4次,之后有一段停顿,鸣声可以简化为“che-witchy-chew-witchy-chew”,音调高于比氏鹟莺。
【繁殖习性】
根据雄鸟的歌鸣活动,繁殖季节在每年的5月至6月。在非繁殖地区域,如中国南部以及东南亚北部,该种类在相同月份持续观察到。尽管已有一些观察记录,但具体非繁殖区域分布与迁徙时间仍需进一步研究。
【外型辨识】
淡尾鹟莺与其他柳莺类极为相似,在繁殖栖息地重叠时难以辨别。可通过翼斑、喙的大小、尾羽长度及外侧尾羽白色范围进行区分。
【物种区别】
淡尾鹟莺与峨眉鹟莺、灰冠鹟莺、比氏鹟莺等极为相似,在繁殖栖息地重叠时难以辨别。可通过翼斑、喙的大小、尾羽长度及外侧尾羽白色范围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淡尾<|im_start|>尾鹟莺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无危物种名单(LC),意味着其生存状态暂时处于无威胁级别。
【地理分布】
该种繁殖于中国中部与南部,如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河南及江西东北部、福建北部。在非繁殖季节分布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