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鹟莺
英文名:Yellow-breasted Warbler
学名:Phylloscopus montis
【简介】
黄胸鹟莺(英文名:Yellow-breasted Warbler,学名:Phylloscopus montis)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一种鸟类,常见于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在繁殖季节,该物种活跃于1月至7月间。
【外形特征】
黄胸鹟莺具有明显的深黄色下体,头顶、眉纹和耳羽呈栗色,冠羽延伸至颈背。上体为橄榄绿色,臀部和尾上覆羽则显黄色;双翼有两道由中翼和大翼覆羽尖端形成的黄色条纹;尾羽呈暗棕色,边缘为橄榄绿色,下体包括喉咙和胸部为深黄色,胸部有少许栗色条纹;翼下覆羽显黄色。其虹膜是深棕色,有明显的白色眼环;上喙深棕色,下喙肉黄色;腿呈肉褐色,足底颜色稍浅。
【生活习性】
黄胸鹟莺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在栖息于森林边缘的下层或中冠层觅食,偶然会下降到低灌木层面,一般在中冠层的叶丛取食。它们通过悬停或快速飞扑捕捉隐藏在叶子后面的昆虫。非繁殖季节,这种鸟通常与游荡的混合鸟群一同觅食。
【鸣叫特征】
黄胸鹟莺的鸣叫声特点是发出一系列高音、细弱的音符,音符渐弱的顺序如‘zizizizizizi-azuuuu’,每分钟重复5-6次,伴随着尖锐的‘chit chit’声。
【繁殖习性】
黄胸鹟莺在马来半岛的繁殖季节为1月至7月。雄鸟在6月和8月处于繁殖状态时被观察到。其筑巢选择河岸洞穴中建造穹顶状结构,每次产卵2枚,但详细情况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黄胸鹟莺通过其显著的黄色下体和具有栗色冠的鲜明对比与其他柳莺属的物种区分开来。不同亚种的头顶部栗色的范围和强度可能有所差异,但是整体不大,主要基于黄色下巴和深色眼部图案界定。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黄胸鹟莺的生存状况被列为“无危”。
【地理分布】
黄胸鹟莺广泛分布于中南半岛、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区域)、华莱士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等),特别是在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的苏门答腊和婆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