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柳莺
英文名:Smoky Warbler
学名:Phylloscopus fuligiventer
【简介】
烟柳莺,又称烟灰柳莺,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一种鸟类。其学名为Phylloscopus fuligiventer,英文名为Smoky Warbler。该种鸟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烟柳莺具有较小的体型,在外观上与褐柳莺极其相似,但整体颜色较暗,上部呈深烟褐色,几乎呈黑色,有时略带橄榄色。目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非濒危物种。烟柳莺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青藏高原中部及东部,繁殖季节在5月至8月间,一部分会在繁殖期过后迁徙至较低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
烟柳莺的上体深烟褐色,几乎呈黑色且有时略染橄榄色;两翅和尾暗褐色,羽毛边缘为较淡的橄榄褐色;飞羽长度相同。不具翼上翼斑;眉纹白色或淡黄色且较短,不显眼。头侧为暗皮黄色和褐色;下体呈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时带有暗褐色。虹膜深褐色;嘴色为黑色或下嘴黄褐色,带有角棕色;跗蹠颜色为赭红色。烟柳莺与褐柳莺的上体呈橄榄褐色,而褐柳莺的眉纹则为较宽的黄色,下体偏白。
【生活习性】
烟柳莺是夏候鸟,部分为留鸟,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在灌木低枝间跳跃或在岩石堆中寻找食物。这些鸟类有时也会出没于开阔地带,寻找食物,通过尾上翘、翼和尾轻弹的动作来展示活力。在冬季,它们常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觅食。
【繁殖习性】
烟柳莺的繁殖季节通常在5月至8月间。它们喜欢在裸露的岩石地块及灌木丛宽广区域的树枝上筑巢,距地面约0.1至0.6米高。巢呈球形,外部由草或细树枝构成,内部填充厚实的羽毛。每窝通常产卵4枚,孵化期为14-15天。幼鸟为晚成鸟,需经过约15天的留巢期,由父母共同抚养。
【外型辨识】
烟柳莺与褐柳莺在外观上较为相似,但烟柳莺的整体颜色较暗,上部呈深烟褐色;而褐柳莺的上体呈橄榄褐色。此外,烟柳莺眉纹较短且不显眼,下体偏灰黄色或棕黄色,而褐柳莺的眉纹较宽,下体偏白。
【保护状况】
烟柳莺在中国被视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并被列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在IUCN的评估中,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意味着其种群数量稳定,分布范围也相当广泛。
【地理分布】
烟柳莺的分布范围从不丹、孟加拉国、尼泊尔、印度北部直至中国藏南及东北亚区域。其主要繁殖区域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青藏高原中部及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