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柳莺科 > 柳莺属 > 叽喳柳莺
叽喳柳莺

叽喳柳莺

英文名:Common Chiffchaff

学名:Phylloscopus collybita

【简介】
叽喳柳莺,学名为Phylloscopus collybita,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一员。其名称源自其简单重复的“chiff-chaff”叫声。该物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冬季离开繁殖地,迁徙至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亚洲。

【外形特征】
体型小,长约10-12厘米,体重6-8克。叽喳柳莺的上体呈橄榄绿色,略带褐色调,下体几乎为淡白色或乳白色,两胁和侧胸稍染黄色。春季时,眉线呈浅黄色至乳黄色,眼环细白。飞翔时,其飞行羽和尾羽呈棕色,边缘为淡橄榄绿色。虹膜颜色深棕色,喙为暗棕色至黑色,腿为深棕色或黑色。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体型稍小,夏季羽毛颜色较浓,冬季变得较为淡薄。

【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于有低矮灌木的林地、公园、树篱、大型花园和芦苇丛中,这些鸟类偏爱至少有一定数量高大树木的开放林地,并可能在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之间的各种林地环境中发现。繁殖季节,它们倾向于选择混合橡树林和针叶林,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和树丛中。

【鸣叫特征】
这种柳莺以其重复的“chiff-chaff”叫声闻名,歌声节奏感强,歌声包括柔和的“hooet”、“hweet”或“huit”,伴侣沟通声为轻柔的“it”、“drit”或“dik”。 “chiff-chaff”叫声是其春季返回的重要标志之一。

【繁殖习性】
叽喳柳莺主要在春季到来时繁殖,繁殖期通常为每年4月至8月初。这种鸟类通常以单配偶进行繁殖,然而在某些区域,雄鸟可能会维护两个领地,暗示可能存在多配偶状况。雌鸟独自构建巢穴,由干燥的草、叶子、苔藓、植物纤维和羽毛构成球状结构。巢穴通常筑于地面或靠近地面不超过5厘米的地方,周围隐藏在密集的荆棘丛、荨麻丛或其他植物中。每次繁殖产下5至6枚蛋,每枚蛋重约15.1×12.7毫米,孵化期约为13至15天,由雌鸟单独完成。雏鸟于巢穴中喂养直至成熟,通常需要14至16天,雏鸟在长出羽毛后仍需8-19天依赖母亲或父亲的觅食巡回。

【外型辨识】
由于地面筑巢的行为,这种鸟类的蛋、雏鸟和刚羽化的幼鸟都有成为掠食者目标的风险,包括小型哺乳动物和猛禽。叽喳柳莺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在中国,它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受到较为广泛的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其分布遍及欧洲大部、亚洲部分地区,并远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及非洲北部,地理分布广泛。该物种已确认有多个亚种,包括叽咋柳莺东北欧亚种(P. c. abietinus)、土耳其亚种(P. c. brevirostris)、亚美尼亚亚种(P. c. caucasicus)、指名亚种(P. c. collybita)、半萨罗特岛亚种(P. c. fulvescens)、比利牛斯亚种(P. c. menzbieri)和叽咋柳莺新疆亚种(P. c. tris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