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岩柳莺
英文名:Limestone Leaf Warbler
学名:Phylloscopus calciatilis
【简介】
灰岩柳莺,学名为Phylloscopus calciatilis,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该物种首次被记录是在1994年,并在2010年确认为独立的新物种。其名称来源于它栖息于石灰岩区域的特点。
【外形特征】
灰岩柳莺体长约10至11厘米,喙大而长。头部有黄黑条纹,下体呈鲜艳的黄色,头顶黑线贯穿,中间冠纹与眉纹呈绿黄,眼圈黑色,脸颊和耳羽带黄绿色。上体灰绿,翅膀和尾部呈暗褐色,边缘橄榄绿至黄橄榄色。翼带有明显的黄色斑点形成翼带。喙和腿分别为黑色和淡灰色。
【鸣叫特征】
其鸣声由7至9个音调各异、持续时间与结构不同的柔和哨音组成,整体略呈轻微下降的音阶。灰岩柳莺的歌声变化较少,频率范围较窄,相较于黑眉柳莺和黄腹柳莺更为简单。鸟叫声轻柔,常发一种节奏感较强的“pi-tsu”或“pi-tsiu”。
【生活习性】
灰岩柳莺生活在低地至中海拔的喀斯特森林,活动高度在700至1200米之间。通常集群在树冠层觅食,以昆虫为主食。它的觅食方式活跃,但目前对其细致的生态环境需求尚需进一步研究。
【繁殖习性】
从2月中旬开始,雄鸟开始鸣叫。4月,研究人员观察到携带食物飞行的雄鸟,而5月高峰期的频繁鸣叫代表了繁殖季节的开始。具体的繁殖习性尚未有完整的记录。
【外型辨识】
灰岩柳莺虽与黑眉柳莺在羽毛颜色上难以区分,但可通过叫声和形态特征来辨识。体型略小于硫胸柳莺,翅膀更圆润。
【保护状况】
灰岩柳莺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自然保护区如老挝的Hin Namno国家公园、越南的Cuc Phuong和Phong Nha-Ke Bàng国家公园,以及中国的Nonggang保护区,都是其典型栖息地。目前,灰岩柳莺的栖息地威胁较少。
【地理分布】
灰岩柳莺主要生活在越南北部、中部,老挝北部和中部的喀斯特地区和中国广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