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红尾鸲属 > 北非红尾鸲
北非红尾鸲

北非红尾鸲

英文名:Moussier's Redstart

学名:Phoenicurus moussieri

【简介】
北非红尾鸲(学名:Phoenicurus moussieri),属于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该物种对北非特定山脉环境展现出特殊的适应性,它们在此地作为地方性留鸟栖息。

【外形特征】
北非红尾鸲的体长约为12厘米,成年雄性的头部为黑色,两侧有显著的白色条纹,整体上体呈现黑色,有机翼上的白色斑点。其最瞩目的特征是尾部和下体的鲜艳橙红色。雌鸟则呈现出淡褐色的头部和上体,下体较雄性要淡一些,但仍不失橙色基调。幼年的北非红尾鸲在外形上类似于雌性,不过下体上有明显的暗斑点。

【生活习性】
北非红尾鸲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岩石地带和开放林地。它们以昆虫为主食,有时也会触食一些小型浆果。活动方式与其它鹟类相似,会在低矮灌木或树木上掠食地面的猎物,或者更直接地探入地面搜寻昆虫。

【鸣叫特征】
北非红尾鸲的鸣叫声丰富多样。它们通过一系列短促的刮擦音、细长的嗡嗡声来表达情感,其鸣叫模式通常会重复多达十次。在日常交流和轻微警报中,会发出细微的'iiip iiip'声,有时会伴随着嘶哑的'tr-rr-rr'声音。

【繁殖习性】
北非红尾鸲每年繁殖季节时(摩洛哥西南部从3月中旬开始,其余地区约为4月至7月),会在灌木丛或地面围绕干燥粗草构建巢穴,内部用以羽毛和毛发铺垫。每窝通常产卵3-6枚,但大多数情况下是4-5枚,卵壳颜色由浅蓝色或白色呈现。有时也会遭遇大杜鹃的寄生。

【外型辨识】
在所有红尾鸲中,北非红尾鸲体积最小,主要依靠其特殊的尾部颜色和翼斑来识别区分,雌性则更容易从它们更深的下体橙色中鉴别出来。

【保护状况】
依据IUCN红色名录的评价,北非红尾鸲的保护级别为LC(低危)。

【地理分布】
该物种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摩洛哥中部和高阿特拉斯山脉至东北部利比亚的Jebel Nefoussa。另外,也有些许在冬季散布至马耳他、地中海东部岛屿、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南部的个体。另有少量迷鸟分布于毛里塔尼亚、希腊、意大利和英国等地。

北非红尾鸲是以法国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外科医生Jean Moussier为名,他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显著成就的业余自然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