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红尾鸲属 > 红腹红尾鸲
红腹红尾鸲

红腹红尾鸲

英文名:Güldenstädt's Redstart

学名:Phoenicurus erythrogastrus

【简介】
红腹红尾鸲,英文名:Güldenstädt's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erythrogastrus,属于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大型鸟类。

【外形特征】
成熟的雄性红腹红尾鸲体长约18厘米,体重波动于21至29克之间。上半身黑色,头顶有白色斑点及翼上显著的白色斑纹,腹部一片耀眼的橙红色;雌鸟及幼鸟则呈现一种软沾的棕褐色,腹部高亮橙色,尾部亦为橙红色。

【生活习性】
它们喜欢栖息于高山区域,如高山区的草甸、溪流、岩石地形等富含植被的地方。繁殖季节偏好森林边缘、灌木与草甸等地,偶尔也选择性地接近人类居所周边。夏季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冬季则转向食用海冬青的果实及小型水生昆虫。

【鸣叫特征】
红腹红尾鸲在鸣叫时通常从一个特别显眼的栖处发出一系列短促而显得忧郁的哨声,并夹杂轻柔的叽叽声、咔哒声及啾啾声,有时候还会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

【繁殖习性】
夏季求偶期间,雌鸟和雄鸟会选择利用悬崖缝隙或岩石深处作窠,制作一个大号的杯状巢。材料通常由枯枝、衰草、苔藓等构成,内衬以羽毛、毛发及葛碎。雌性每窝可产3至5枚卵,孵化期为12至16天,雏鸟留巢期在14至22天之间。

【外型辨识】
红腹红尾鸲飞行时醒目的白色翼斑和栗棕色的尾部容易识别。与北红尾鸲相比,红腹红尾鸲的身体更大,无翼上白斑。对雌性鸟来说,红腹红尾鸲与普通红尾鸲相似,但后者体型较小,尾部颜色更明显。

【物种区别】
对于如何辨别红腹红尾鸲与其他近似物种,一目了然的关键在于辨别翼下的白色斑块以及雄鸟尾部灰色的区别。此外,红腹红尾鸲的翅膀上不会出现白色斑块,但会有斑点状的羽毛。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16年将该物种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在中国,红腹红尾鸲被认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红腹红尾鸲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南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但不限于新疆、青海、甘肃、西藏、陕西和西部的河北、山西等地。夏季亦有小规模群体迁徙至南方的一些省份,如四川和云南。此外,该物种亦有记录于阿富汗、阿塞拜疆、不丹、格鲁吉亚、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冬季时,部分种群会迁移到更低海拔地带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