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红鹳目 > 红鹳科 > 火烈鸟属 > 大红鹳
大红鹳

大红鹳

英文名:Greater Flamingo

学名:Phoenicopterus roseus

【简介】
大红鹳(学名:Phoenicopterus roseus),又称为大火烈鸟,是红鹳目红鹳科火烈鸟属的鸟类。大红鹳以其独特的粉色羽毛、长而弯曲的喙和长腿闻名,生活在非洲、南欧、西亚、南亚和地中海等地,主要栖息于盐水湖泊、沼泽和礁湖等浅水域,通常成群生活。

【外形特征】
大红鹳体长120-145厘米,体重2100-4100克,翼展140-165厘米。其整体羽毛呈粉白色,翅膀下部有淡粉色,雌鸟比雄鸟体型稍小,腿相对较短,喙成粉红色,末端和基部颜色不同,喙尖黑色。幼鸟羽毛是灰棕色,翅膀和尾巴带粉色,腿、脚和喙为棕色。亚成鸟羽毛前三年逐渐转变为成鸟羽毛形态。

【生活习性】
大红鹳栖息于盐水湖泊、沼泽、礁湖以及西非的砂岸和泥滩。繁殖时传递食物给年幼个体的特殊方式主要通过过滤式喙在水中捕食藻类、浮游生物等。大红鹳在飞行时,脖子和腿都伸得笔直。

【鸣叫特征】
主要叫声是双重鹅鸣音“ka-hank”或“ka-rrak”,音质从鼻音喇叭声到沙哑吠声不等。在大群中也能听到类似连续的“kucking”声或低沉的“kok-kok”声和鼻音“nyaah”。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水位等环境条件变化,筑巢于浅乔木的泥岛上,一般产卵1枚,孵化期27-31天,卵一般在春季达到孵化高峰。雏鸟65-90天后才能离巢独自活动,而性成熟则大约在5岁左右,最长寿的圈养大红鹳大约活了44年。

【地理分布】
大红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欧和西亚,也扩展到了印度南部、中东和地中海国家以及东、南非和亚洲西南部,并在德国、巴林、阿联酋等地也有繁殖记录。其数量较大,不属于濒危物种,等级为无危,且已被纳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经济或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

【外型辨识】
大红鹳以其独特的粉色羽毛、长而弯曲的喙和长腿闻名。

【保护状况】
大红鹳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水质污染、栖息地丧失及人为干扰。尽管在中国并不常见,但已显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动物园中的观赏禽鸟。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鲜艳的羽毛使其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