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腰拾叶雀
英文名:Cinnamon-rumped Foliage-gleaner
学名:Philydor pyrrhodes
【地理分布】
红腰拾叶雀(Cinnamon-rumped Foliage-gleaner,学名:Philydor pyrrhodes)属于雀形目灶鸟科拾叶雀属。它们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雨林区域,具体范围涵盖哥伦比亚东南部、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部、巴西的亚马逊地区至马托格罗索西部和帕拉州东南部,以及玻利维亚北部。此外,这类鸟类也被记录在多个拉美国家,如乌拉圭和智利的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红腰拾叶雀中等体型,体长为14至17厘米,体重在24至35克之间。它们整体呈现出鲜明的色彩对比:上体为深暖棕色,与腹部的橙赭色形成对比;尾部橙红色十分显眼,尤其与深棕色的背部形成鲜明反差。其头部具有一条延伸至眼后的显著眉纹,耳羽及颊部呈淡褐色,而翼部为深棕色。幼鸟上体颜色较浅,喉部颜色清淡,并少带红色。
【鸣叫特征】
红腰拾叶雀会发出一系列复杂的鸣叫。它们的叫声包括渐强的颤音,最终突然停止,以及低沉、响亮的“chack”、“chakit”或“chichid”的接触叫声。
【生活习性】
红腰拾叶雀栖息于热带低地森林,尤其是有大量棕榈树的环境。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红腰拾叶雀通常单独或成对在森林的下层植被中觅食,有时会达到次冠层高度,通过仔细翻动活叶、死叶、枯枝落叶和棕榈叶片,以灵巧的动作寻找猎物。
【繁殖习性】
关于红腰拾叶雀的具体繁殖生物学信息尚不清楚。无更多繁殖细节披露。
【外型辨识】
红腰拾叶雀最具特色的是其橙色下体和尾部,与棕色的背部形成显著对比。这一特征使其容易与其它物种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红腰拾叶雀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虽然它们具体的数量未知,但所处的种群被认为总体稳定。该物种在一些保护区被发现,然而在它们的分布范围内,它被认为是罕见至不常见的鸟类种类。
【简介】
红腰拾叶雀(Cinnamon-rumped Foliage-gleaner,学名:Philydor pyrrhodes)属于雀形目灶鸟科拾叶雀属,其独特亮丽的羽色和生态习性使其在鸟类界十分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