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翅王鵙
英文名:Rufous-winged Philentoma
学名:Philentoma pyrhoptera
【简介】
棕翅王鵙(英文名:Rufous-winged Philentoma,学名:Philentoma pyrhoptera)属于雀形目钩嘴鵙科王鵙属,在外形上类似帝王鸟与天堂燕尾的结合体。这种中到大型鸟类生活在从马来半岛到婆罗洲的远东地区。
【外形特征】
雄性棕翅王鵙在标准形态下头部至背部是暗蓝色,翼部的中部覆羽以及腹下部为蓝灰色,背部下半部和臀部为灰蓝色且带有淡黄色调,翅膀的其余部分及尾羽则呈红栗色,除深灰色的初级飞羽外;腹下部和尾下覆羽为乳白色,眼睛为红色或深红色,喙黑色,腿为蓝灰色。有些雄鸟展示蓝色全身羽毛,仅下腹部至尾下覆羽为灰白色。雌鸟的体型与此不同,头顶部和面部呈深灰色,有时带有蓝色,上体为中棕色,翼部的中部覆羽、大覆羽、三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边缘为暖棕色或红棕色,尾羽则为红棕色;下体大部为淡黄褐色,胸侧至胁部带有更多棕色,而腹部和尾下覆羽则更偏乳白色。幼鸟和不成熟的雄鸟外观接近雌鸟,但头部和肩部偏棕色,胸部为橙红棕色,显示出羽毛的发展阶段特征。
【生活习性】
棕翅王鵙栖息在低地和山地的常绿森林中,特别是在混合龙脑香林,在泥炭沼泽森林、已采伐的森林和邻近的橡胶种植园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主要活动于地面和较低的树丛层。由于其捕食方式主要是依靠缓慢的动作从树叶中捕获昆虫,而非进行空中追逐,所以它们更经常地会在地面上捕食苍蝇、小胡蜂等无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棕翅王鵙会产生一系列鸣叫声,其中最显著的是清晰的双音节哨声 'tu-tuuuuu',第二个音节略低于第一个,以及上升的 'teu-ii' 哨声,此外,还会发出多种斥责音符,并频繁重复。
【繁殖习性】
该鸟类的繁殖季节通常在2月至9月间,此时会建造由蜘蛛网黏合成的小杯状巢,将巢置于细枝的分叉处。通常每窝至少有两个雏鸟,但具体父母照顾上的分工信息并未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棕翅王鵙与其他同属鸟类相比,红褐色翅膀和尾羽是主要特征,雄鸟的不同羽毛颜色(蓝色或灰蓝色形态)也提供了有效的识别点,而雌鸟的灰褐色上体则区别于其他种类。
【保护状况】
棕翅王鵙的生存状态为无危(IUCN:LC),但曾经分布于新加坡,自1950年以来已不再存在。
【地理分布】
棕翅王鵑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文莱等地的低地和山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