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胸苇鹪鹩
英文名:Rufous-breasted Wren
学名:Pheugopedius rutilus
【简介】
棕胸苇鹪鹩属于雀形目鹪鹩科苇鹪鹩属的鸟类,学名为Pheugopedius rutilus。它们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地。
【外形特征】
体长约14厘米,体重通常在13.5至18.5克之间。头顶至背部为温暖的棕色,尾羽灰棕色伴有深棕色纵向条纹。脸部和喉部具有显著的黑白斑点,胸部凸起部分呈鲜亮的栗色,与面部形成鲜明对比。腹部中央呈现出灰白色,逐渐过渡到较深的栗色,下腹部颜色逐渐变淡。嘴角部呈现出黑色,下颌基部为蓝灰色,脚亦为蓝灰色。
【生活习性】
棕胸苇鹪鹩栖息于热带雨林、云雾森林、灌木丛以及次生林边缘等环境,偏爱藤蔓丛生的地方。多数情况下,它们以小家庭形式活动。活动范围可从海平面延伸至海拔约1900米。其以无脊椎动物作为主食,偶尔也会摄入种子。这种鸟具有强烈的领域性,在混杂植被中觅食。
【鸣叫特征】
此鸟具有多种鸣叫声。雄鸟和雌鸟通常会二重唱,有时也可能是雄鸟单独鸣叫,或者两性共同鸣叫。它们的歌声在不同区域有显著差异,包括清脆的哨音和混合颤音,幼鸟的叫声则更为柔和和不成熟。此外,它们还发出类似指甲划过梳子的嘶哑声。
【繁殖习性】
棕胸苇鹪鹩的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略有不同,例如哥斯达黎加和特立尼达为1月至7月,哥伦比亚为12月至7月。它们的巢穴呈大型穹顶形状,使用细草、竹叶和干茎互相交织,内部用柔软的材料填充,通常构建在距地面10厘米至12米高的植物丛中。每窝产卵2至4枚,苍白带有褐色斑点的卵由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约18天。双亲共同照料后代,大约16天后幼鸟即可离巢。
【外型辨识】
棕胸苇鹪鹩独特的脸部斑纹和广艳的胸部颜色是其显著特征。不同亚种在这方面的特征显示出细微差异。
【保护状况】
本物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1. Thryothorus rutilus hyperythrus – 分布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
2. Thryothorus rutilus hypospodius – 分布于哥伦比亚西部和安第斯山脉。
3. Thryothorus rutilus intensus – 分布于委内瑞拉西南部。
4. Thryothorus rutilus interior – 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东部和哥伦比亚。
5. Thryothorus rutilus laetus – 分布于哥伦比亚北部和委内瑞拉西北部。
6. Thryothorus rutilus rutilus – 分布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和特立尼达。
7. Thryothorus rutilus tobagensis – 分布于多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