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斑翅雀
英文名:Black-headed Grosbeak
学名:Pheucticus melanocephalus
【简介】
黑头斑翅雀,学名为Pheucticus melanocephalus,是属于雀形目美洲雀科白斑翅雀属的中型鸟类。
【外形特征】
雄性黑头斑翅雀体长约为19厘米,体重约47克。头部、翅膀和尾巴呈黑色,翅膀上有白色斑点;胸部为橘红色,腹部为黄色。雌鸟及未成年个体头为褐色,颈部和背部带有黑色条纹,胸部为白色,翅膀和尾巴为灰褐色,边缘略带黄色。所有个体均有灰色喙。
【鸣叫特征】
黑头斑翅雀的鸣叫声丰富且悠扬,类似于美洲知更鸟,但更流畅、快速、柔和和甜美,音调起伏变化,形成比美洲知更鸟更长的旋律。
【生活习性】
黑头斑翅雀偏好生活于落叶林或混交林,喜欢树冠较高、树干粗大的地方,如针叶林的阔叶树丛,河流岸旁、湿地及城镇边缘。夏季主要以蜘蛛、蜗牛和昆虫为食,冬季则以松籽和其他种子、浆果为主食。
【繁殖习性】
雌鸟在高大阔叶树或灌木密集的枝叶间筑巢,巢高通常在0.91至10.67米之间。巢呈开放碗状,由细草、根须、小枝、树皮、松针构成,内部衬以根须、毛发和细小植物材料。雌鸟产2至5枚淡绿色、蓝色或灰色带有红棕色及深棕色斑点的蛋。雄雌共同孵化约12至14天。幼鸟在10或11天后离巢,但还需两周才能飞行,双亲承担喂养任务。通常每季只繁殖一次,仅在加州萨克拉门托山谷丘陵地区有记录到两次繁殖的情况。
【外型辨识】
雄性特征明显,容易与其他物种区分。然而,雌鸟和幼鸟可能与玫瑰胸白斑翅雀混淆。从翼内侧的黄色来看,雌性黑头斑翅雀为柠檬黄色,而雌性玫瑰胸白斑翅雀为藏红花黄色,这一差异有助于辨识,但野外识别较为困难。
【保护状况】
据IUCN评估,黑头斑翅雀被列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黑头斑翅雀的繁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美西部,包括加拿大西南部及美国西部,冬季则迁徙到墨西哥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