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鸻科 > 黑顶鸻属 > 黑顶鸻
黑顶鸻

黑顶鸻

英文名:Diademed Sandpiper-Plover

学名:Phegornis mitchellii

【简介】
黑顶鸻,别名Diademed Sandpiper-Plover,属于鸻形目、鸻科。学名为Phegornis mitchellii。其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高海拔沼泽地带特有的近危物种。

【外形特征】
黑顶鸻的体长为16.5到19厘米,体重介于28到46克之间。喙黑色,略微向下弯曲,脚和腿为橙色。成鸟面部呈现出独特的黑白色带,宽阔的白色眉纹环绕着其头部后部,头部和颈部为黑色,颈背为亮赤褐色,上部分子体主要为暗灰褐色,而臀部和上尾覆羽为黑色,并且尾巴同样为黑色而边缘为白色。喉部为白色,胸部、腹部和侧翼的黑白条纹纤细,肛区和下尾覆羽纯白色。相比之下,幼鸟的羽毛更暗淡,其上背主要为灰色,具有肉桂斑点和条纹,灰色的眉纹以及带有肉桂色或赤褐色的颈背。

【生活习性】
在高海拔沼泽和泥炭地环境中,几乎总是单独或成对出现。它们栖息在安第斯山脉海拔较高的地段,这些地点位于霜线和雪线之间,地形主要由交织的草堤、溪流以及季节性形成的水塘组成。每年从繁殖地向较低纬度的越冬地迁徙,在秋季返回繁殖地。

【鸣叫特征】
黑顶鸻会发出清脆的“pic”或“pic-pic”声,无论是在觅食还是飞翔期间;疑似警戒呼叫的音调哀婉、略带延长,可以听见如“wheehu”,或者是短促、尖锐的“whee-u!”,有时可能是响亮的尖啸声“whEEHU!”。

【繁殖习性】
黑顶鸻的繁殖期在智利为10月至12月,在玻利维亚直至1月结束。它们通常会在地面挖掘浅坑或搭建干燥草料平台筑巢,每巢通常有两只蛋,蛋色呈现出橄榄灰色并带有黑色斑点。孵化期和幼鸟离巢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未确立。

【外型辨识】
成鸟因其独有且醒目的外观易于识别。对于年轻的黑顶鸻来说,相比成鸟,它们的体色更暗,且颈背带有肉桂色配色,有助于与无上体条纹、颈背不带有肉桂色的滨鹬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近危物种。

【地理分布】
黑顶鸻分布于秘鲁中部和南部的山脉区域,以及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脉中北和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