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巨隼属 > 山地巨隼

山地巨隼

英文名:Mountain Caracara

学名:Phalcoboenus megalopterus

【简介】
山地巨隼,学名Phalcoboenus megalopterus,属于隼形目隼科巨隼属的一种猛禽。这种中型猛禽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48-55厘米,体重约为795克,翼展介于111-124厘米之间。山地巨隼拥有乌黑的上体和翅膀覆羽、纯白色的腹部和尾下覆羽。头部和胸部为黑色,尾部末端有明显的白色标记。虹膜呈棕色,面部皮肤为鲜艳的红橙色或红色,喙基部为蓝色,腿和脚为橙黄色;幼鸟则为棕褐色,黑色的喙易于与叫隼区分。

【鸣叫特征】
山地巨隼通常被认为是较为沉默的鸟类,在鸟类中有时会发出“kjah”或“ahk”的叫声,或者是警戒时的咯咯声。

【生活习性】
这些猛禽往往独自或结队活动,主要栖息在安第斯山脉的punas和páramos地区,海拔高度往往是2000-5000米。山地巨隼适应性强,适应了人类聚居区及附近地区的生活,并以腐肉、垃圾及各类小型动物为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10月至11月,并可能延续至3月至4月之间。雄鸟会有空中展示如高飞盘旋和共同翱翔以吸引雌鸟。筑巢在悬崖上,材料繁简不一,有的仅有牛粪,有的则使用大型树枝,一些还可能裹以羊驼或绵羊毛。一窝通常产2枚卵,有时可达3枚。

【外型辨识】
山地巨隼的成鸟拥有一身乌黑的上体和翅膀覆羽、纯白色的腹部和尾下覆羽。它们具有较长的腿、圆形尖端的尾巴和相对较弱的喙。头部和胸部为黑色,尾部末端有明显的白色标记。

【物种区别】
山地巨隼幼鸟则为棕褐色,黑色的喙易于与叫隼区分。

【保护状况】
山地巨隼被列入IUCN无危物种 (LC)和CITES II附录,显示出物种数量在适宜生境中充足。现有证据表明,这一物种数量稳定,并未受到重大威胁。

【地理分布】
山地巨隼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特定地区,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北部和智利中部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