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巨隼属 > 冠巨隼

冠巨隼

英文名:Carunculated Caracara

学名:Phalcoboenus carunculatus

【简介】
冠巨隼是隼形目隼科下的巨隼属猛禽,主要分布在南美大陆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其显著特征为橙色至深红色的脸部和喉咙皮肤,以及全身黑亮带白色条纹的羽毛图案。

【外形特征】
冠巨隼体长50至56厘米,翼展110至119厘米。全身主要是黑色,胸部带有白色条纹,腹部、翅膀下方、尾羽末端及尾下覆羽均呈纯白色。头部有卷曲的冠羽。裸露的面部和喉咙皮肤呈橘色至深红色,带有皱褶,称为“caruncles”。眼睛虹膜颜色从深褐色到灰黑色,脚和腿为鲜黄色。幼鸟为棕色,全身有暗色斑纹,下体有白色斑点,脚和腿相对较暗。

【生活习性】
冠巨隼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到4000米之间的安第斯山脉无树的上温带区域,包括高山草原、未开发的牧场及灌木丛地带。它们以腐肉、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蜥蜴和植物为食,有时还会形成数量达40只的群体活动。

【鸣叫特征】
冠巨隼通常沉默,但在互动时会发出尖锐且刺耳的声音。

【繁殖习性】
冠巨隼在9月至10月间繁殖。它们在岩石上或高大的松树上筑巢,每窝产两枚蛋。繁殖行为的详细情况尚未完全了解。

【外型辨识】
成年个体与山巨隼相似,但胸部没有白色条纹。成鸟通过下体的条带图案与同属的山地巨隼在南厄瓜多尔地区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冠巨隼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LC),种群数量估计为1,000至10,000只。根据现有证据,该物种的种群数量被认为是稳定的。其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中的保护物种。

【地理分布】
冠巨隼主要分布在从哥伦比亚西南部至厄瓜多尔南部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它们在厄瓜多尔南部的安蒂萨纳保护区尤其常见。在哥伦比亚,他们有时会生活于当地人完全不会去的位于纳里诺省附近的高原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