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巨隼属 > 红腿巨隼

红腿巨隼

英文名:Striated Caracara

学名:Phalcoboenus australis

【简介】
红腿巨隼(Striated Caracara),学名是Phalcoboenus australis,是隼科巨隼属的一种鸟类。它们分布在阿根廷、智利和福克兰群岛一带。

【外形特征】
体长53至65厘米,翼展116到125厘米,重约1.2千克。全身呈深棕色到黑色。背部、颈部和胸部有白色或赭色的条纹,尾巴末端呈白色,翼下覆羽和大腿部为鲜红锈色,初级飞羽的基部有白色斑点。面部裸露皮肤颜色从鲑鱼粉色到黄橙色,虹膜呈棕色,腿和脚部为亮橙黄色。幼鸟最初全身黑色或深褐色,逐渐长出成鸟特征的羽毛。

【生活习性】
红腿巨隼主要栖息于岩石海岸附近的低地地区,岩石海岸和内陆低海拔山地亦偶有出现,只偶尔会出现在海拔500米左右的树林中。它们喜食腐肉、内脏、昆虫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也捕食幼年海鸟。非迁徙性鸟类,在季节变换时有向高海拔地区迁移的现象。

【鸣叫特征】
常见叫声包括类似猫的哀嚎声'waa-aow'、尖锐的重复尖叫声、对入侵的响亮'kaa'声以及巢边急促的喀哒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10月末开始持续到次年1月。筑巢时选用树枝和干草,有时会以羊毛衬垫。选择岩石边或灌丛下的位置筑巢。每巢产卵2到4枚。雏鸟在巢间距最小为7米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合作繁殖现象,但孵化期、离巢时间和亲鸟持续照料的信息记录不详。

【外型辨识】
红腿巨隼全身呈深棕色到黑色,背部、颈部和胸部有白色或赭色的条纹,尾巴末端呈白色。翼下覆羽和大腿部为鲜红锈色,初级飞羽的基部有白色斑点。面部裸露皮肤颜色从鲑鱼粉色到黄橙色。

【保护状况】
1999年当地法律禁止猎杀该鸟类,从而停止了数千年的猎杀行为。目前全球数量估计约在1500到4000之间。2006年的调查中发现繁殖数量未见增长,维持在大约500对左右。该物种被IUCN列为“近危”。

【地理分布】
红腿巨隼分布在阿根廷、智利和福克兰群岛一带,包括火地岛、大提拉岛、伊莎贝拉岛、纳瓦里诺岛、合恩角以及当地的极南海岛,毛利纳斯群岛亦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