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鲣鸟目 > 鸬鹚科 > 鸬鹚属 > 普通鸬鹚
普通鸬鹚

普通鸬鹚

英文名:Great Cormorant

学名:Phalacrocorax carbo

【概述】
普通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rbo)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一种大型鸟类,全球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这种鸟类在不同地区还有其他称呼,例如北方地区称为大黑鸬鹚、澳大利亚称为黑鸬鹚、印度称为大鸬鹚。在中国,它也被称为水老鸦、鱼鹰、乌鬼、黑鱼郎等。

【外形特征】
普通鸬鹚为大型黑鸟,体长范围在80至100厘米,体重从1.5到5.3千克不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雄性普遍大于雌性。其头部较为光秃,喙厚实且呈黑色,不带绿晕的羽毛。翅膀跨度可达121至160厘米,尾巴长,喉部带有黄色斑块。在春季繁殖期间,成鸟喉部和腿部会出现白色斑点。

【鸣叫特征】
普通鸬鹚通常沉默,但在繁殖季会在繁殖群体中发出嘶哑的声音。

【生活习性】
普通鸬鹚生活在海洋、河口、淡水湖泊和河流中。北方种群冬季迁移到南方鱼类丰富的海岸地区。在塞尔维亚,它们多居住在沃伊沃丁那区域,人工湖泊提供了潜在的栖息地。主要食鱼类,通过潜水捕食,偏好鲈鱼,也吃鳗鱼、比目鱼和鳎鱼。冬季倾向于捕食较大体型的鱼类,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到6月。在湿地、河流或受保护的沿海水域筑巢,通常回到固定地点繁殖。每窝产3至5枚卵,椭圆形,宽约41毫米,长约63毫米,呈浅蓝或浅绿色。孵化5至6周后,幼鸟在约60天的育雏期后学会飞翔。

【外型辨识】
在欧洲水域,普通鸬鹚体型更大,喙更加粗厚;与其他近似物种相比,普通鸬鹚没有冠羽,羽毛亦不会有绿晕。

【保护状况】
IUCN评级为无危(LC),但在长期的人类过度捕捉和栖息地破坏背景下,野生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在中国有重要的文化与经济价值,也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名录。

【地理分布】
全球的栖息中心位于中国南方等淡水水域之处,栖息地包括沿海湿地及湖泊,它们通过利用丰富的鱼类资源求得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