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鹲
英文名:Red-tailed Tropicbird
学名:Phaethon rubricauda
【简介】
红尾鹲,学名为Phaethon rubricauda,最早由Boddaert于1783年在毛里求斯描述。它们主要居住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
【外形特征】
红尾鹲羽毛几乎全白,带有深棕色基部,最显著的是长两倍于身长的红色尾饰带,其前端部分为白色并与橙红的尾羽形成对比。此外,它们拥有笔直略左曲的喙,鼻孔完全开放,蓝灰色的趾基部搭配黑色的趾端与蹼足。
【叫声特征】
飞行时通常保持沉默,但在求偶或接近巢穴时会发出短促的问候声和低沉的防御叫声。幼鸟会重复发出乞食声。
【生活习性】
红尾鹲喜欢开阔海水环境,远离陆地飞行,最适水温为24-30℃。繁殖季形成松散群体,偏好隐蔽地段筑巢。擅长潜水捕鱼,以飞鱼和鱿鱼为主要食物,往往通过俯冲入水捕捉猎物。繁殖期间觅食航程增长。
【繁殖习性】
保持一夫一妻制,孵化期大约为42-46天,由两只鸟轮流孵卵。孵化67-91天后,雏鸟会离巢。
【外型辨识】
红尾鹲与白尾热带鸟区别显著:体型更大,更健壮;红色尾羽和喙轻松分辨。
【保护状况】
IUCN列出红尾鹲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主要在夏威夷群岛和印度洋各岛繁殖,包括豪勋爵岛和诺福克岛。而在其他时间,它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的热带海域,远至非洲东南水域、印尼西南部、日本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等。
【物种区别】
红尾鹲与白尾热带鸟的区别在于体型更大、更健壮;红色尾羽和喙容易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