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棕榈唐纳雀科 > 棕榈唐纳雀属 > 灰顶长尾唐纳雀
灰顶长尾唐纳雀

灰顶长尾唐纳雀

英文名:Grey-crowned Palm-tanager

学名:Phaenicophilus poliocephalus

【地理分布】
灰顶长尾唐纳雀(Phaenicophilus poliocephalus),属于雀形目棕榈唐纳雀科棕榈唐纳雀属。其主要分布于海地西南部的贾奎尔洼地西侧,包括蒂布龙半岛及其周围地区,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国的Sierra de Baoruco山脉的北坡和南坡、Loma de Toro南部、Hoyo de Pelempito和Île-à-Vache岛。该物种栖息地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2,400米。

【外形特征】
灰顶长尾唐纳雀体长约18厘米,平均体重约27克。该鸟类上体呈灰绿色,腹部为灰色,背部和翅膀呈现类似黄绿色的树叶色泽。其头部顶部、颈背和喉部为深灰色,与黑色面具形成鲜明对比,白色下巴尤为突出。

【鸣叫特征】
灰顶长尾唐纳雀的鸣叫声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知其包括短促的高音薄‘tseeoo’声,音调较黑顶长尾唐纳雀更为短促。

【生活习性】
灰顶长尾唐纳雀全年居住于栖息地,经常探觅枯叶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和软果。它们行动灵活,能在多种生境中寻觅食物。在繁殖季节,它们常常组成繁殖家庭,期间雌鸟会使用树枝建造巢穴,通常位于树冠层,高度可达9米。每个巢穴内产2至4枚蛋,幼鸟离巢后,家庭群体仍会继续在一起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此外,这些鸟通常会加入由多种物种组成的觅食群。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每年的5月至7月,巢穴常位于树冠层,高度可达9米。繁殖家庭一般生产2至4枚蛋。孵化后,幼鸟通常会在几个月内离巢,并且家庭会保持在一起。

【外型辨识】
灰顶长尾唐纳雀与黑顶长尾唐纳雀的区别在于喉部区域为灰色,这与白色下巴形成鲜明对比;而黑顶长尾唐纳雀的喉部和脸部面具的颜色融为一体,没有显著对比。

【物种区别】
灰顶长尾唐纳雀与黑顶长尾唐纳雀的区别在于喉部区域为灰色,这与白色下巴形成鲜明对比;而黑顶长尾唐纳雀的喉部和脸部面具的颜色融为一体,没有显著对比。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灰顶长尾唐纳雀目前被列为近危(NT)等级。尽管该鸟类在现有的森林栖息地中较为常见,但由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森林砍伐严重,该物种的总体数量可能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