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地鹃
英文名:Chestnut-bellied Malkoha
学名:Phaenicophaeus sumatranus
【简介】
棕腹地鹃,学名*Phaenicophaeus sumatranus*,属于鹃形目杜鹃科地鹃属。该鸟是一种大型且略显笨重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从缅甸南部到泰国南部以及马来半岛,直至苏门答腊、婆罗洲及其周边岛屿。
【外形特征】
棕腹地鹃的背羽呈有光泽的暗绿色,喉部、胸部和头部呈现灰色。其眼周有一圈鲜明的橙色皮肤,腹部和尾部下侧的羽毛为橙红色,喙的颜色为黄绿色,尾羽尖端则带有白色。
【生活习性】
棕腹地鹃栖息于低地森林的中上层区域,尤其偏好亚热带和热带湿润环境,包括低地森林、红树林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果实、种子、花朵和叶芽为食。
【鸣叫特征】
该物种有独特的鸣叫声音,多声连放,声音空洞而清晰,类似敲木头的声音,易于辨识。
【繁殖习性】
关于棕腹地鹃具体的繁殖习性和行为细节尚不详述。
【外型辨识】
棕腹地鹃区别于其他地鹃属物种如黑腹地鹃(腹部呈深色)、绿嘴地鹃(面部皮肤暗红,边缘有白色边框):显著区别在于腹部橙红色、眼周橙色皮肤以及独特的鸣叫声。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棕腹地鹃列为近危物种(NT)。
【地理分布】
棕腹地鹃的分布区域涵盖了从缅甸南部、泰国南部延伸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及其周边的广大区域,包括中国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太平洋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