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猛雀鹀
英文名:Cinnamon-tailed Sparrow
学名:Peucaea sumichrasti
【简介】
红尾猛雀鹀是一种栖息于墨西哥西南部特定地区的雀鹀。其主要特征包括肉桂色的尾巴、双黑须纹,以及粉红色下喙。
【外形特征】
这一中型鸟类的总长度约为16.5厘米。其头部呈栗褐色,背部和肩部则为淡棕色或灰棕色,并带有宽阔的黑色条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肉桂色尾巴。脸部两侧呈现灰色,表面带有较宽的灰白色眉纹和白色眼眶下的新月形斑点。其喙为深灰色上喙与角质色下喙的组合。胸部的中心为白色,而两侧则是灰色,并带有灰白色的腹部。雄鸟和雌鸟的外观相似,不过幼鸟的羽毛色略显暗淡,并带有腹部的条纹。
【生活习性】
红尾猛雀鹀偏好生活在墨西哥热带干燥的灌木林,主要在低地活动,常见在地表或低矮植被中。它们通常以成对或小群体形式出现,其生活范围有限并多集聚于低海拔区域,海拔范围一般不超过900米。
【鸣叫特征】
它们最常见的叫声特点是高亢且有节奏,鸣叫声在保持群体联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繁殖习性】
关于红尾猛雀鹀具体的繁殖行为和筑巢习惯尚缺乏详细信息。然而,它们很可能在灌木林中筑巢,并有可能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选择繁殖时间。
【外型辨识】
红尾猛雀鹀与同类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其独特的明亮肉桂色尾巴。此外,脸部的条纹图案也非常突出,这些特征使得它与其他相似种类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红尾猛雀鹀被列为近危(NT)。过去,由于农垦造成的栖息地破坏和流失,该物种的数量曾经有所下降。
【地理分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 分布范围: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