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雀鹀科 > 珀卡雀鹀属 > 卡氏猛雀鹀
卡氏猛雀鹀

卡氏猛雀鹀

英文名:Cassin's Sparrow

学名:Peucaea cassinii

【简介】
Cassin's Sparrow(卡氏猛雀鹀)是一种中型雀鹀科鸟类,主要栖息在北美的中南部至墨西哥北部。该物种以其灰褐色的外观和平实特点著称,尽管缺乏显眼的花纹,却因其复杂的自然历史而成为研究的重点。

【外形特征】
卡氏猛雀鹀具有典型的雀科身形:体长为13-15厘米,体重约17-18克。喙长且笔直,整体形状修长,尾巴圆润。它们的主要羽毛呈灰褐色,头部呈灰色,翼弯处有淡柠檬色斑点,尾巴尖端外缘白色。偶尔会发现红褐色的亚种,整体更为鲜艳,上体、翅膀边缘及尾覆羽带红褐色。雌性和雄性的外观相似,幼鸟则与成鸟类似,仅腹部呈现明显的暗褐色条纹。

【生活习性】
卡氏猛雀鹀偏好生活于草甸与灌木交错的地带,尤其青睐于干旱的高海拔草甸。其生活习性与夏季降雨量紧密关联,以此作为繁殖活动发生的主要预测因子。这种鸟类的食物包括昆虫和种子;夏季时,主要以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卡氏猛雀鹀的歌声由几个音符和四个不同音高的哨音组成,听起来为“see-soo, see-say”。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在空中进行飞行表演,延续歌唱,吸引雌性。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一般从春季延续到夏季。雄性于空中表演并配合同样的歌声以吸引雌性。筑巢集中在草丛中,通常由雌性负责,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和育婴阶段依赖昆虫保持。

【外型辨识】
卡氏猛雀鹀的关键特征包括较小的喙、薄且白色的面颊环及独特的歌声。其背部羽毛边缘为灰色,而伯氏猛雀鹀的背部羽毛带有棕色的中心且布满黑色条纹。此外,尾羽覆羽尖端有黑色新月形的标记,尾部尖端也呈现出白色,这些都是伯氏猛雀鹀所不具有的特点。

【保护状况】
目前卡氏猛雀鹀被列为低危(IUCN名录ver 3.1, 2009)。其繁殖范围集中在北美中南部及西南部,包括墨西哥北部。这一物种在繁殖结束后区域间会有所游荡,这使得它们的非繁殖生活的范围更广泛。

【地理分布】
卡氏猛雀鹀主要栖息在北美的中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夏季时对降雨量的敏感性直接关系着它们的繁殖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