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雀鹀科 > 珀卡雀鹀属 > 巴氏猛雀鹀
巴氏猛雀鹀

巴氏猛雀鹀

英文名:Bachman's Sparrow

学名:Peucaea aestivalis

【简介】
松林猛雀鹀(学名:Peucaea aestivalis),又称巴氏猛雀鹀,属于鸟纲雀形目、雀鹀科、珀卡雀鹀属的小型鸟类。该物种得名于美国自然历史学家约翰·巴赫曼。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包括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地。

【外形特征】
松林猛雀鹀成鸟体长约12.4至15.2厘米,体重约21克。体羽具有灰褐色上体,体下侧呈淡黄色,腹部为白色,头有红褐色帽羽和眼线,头顶和背部则呈现独特的棕色,并带有灰色条纹。这些特点使它常与几种其他猛雀鹀混淆,但其头部的特征颜色和体形大小足以与它们区分开来。

【生活习性】
松林猛雀鹀栖息于开阔松树林,尤其是在有草丛或灌木丛的下层植被环境。它们主要为非迁徙性鸟类,不过在严寒时节,可能从最北端的领域退缩南迁。它们通常单独活动,极易在鸣叫时被发现。多以种子为食,偶也会捕食昆虫,特别是在繁殖季节。

【鸣叫特征】
它的叫声有明显的哨音开始,随后伴有类似于鹪鹩的颤音,具有十足的乐感,能够很好地区分该物种的鸣叫声。这种鸣叫不仅是其识别的关键工具,也显示出它作为松林群中的重要信息传递者的作用。

【繁殖习性】
繁殖春季从4月开始,至八月结束,雄鸟在地上或植被上筑造复杂的穹顶形巢。该物种通常每年产卵2次,雌鸟每次产下3至5枚白壳卵,并能及时掩埋于草丛中,以保护后代免受捕食。

【外型辨识】
松林猛雀鹀的头部特征颜色和体形大小足以与几种其他猛雀鹀区分开来。其面部灰色,眼睛上方有明显的灰白色眼纹,并有调整为黄色的后腰部。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包括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地。历史上来讲,它们广泛分布于中至北美洲部分地区。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变化,松林猛雀鹀经历了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森林为栖息地也使它在面临更多的威胁。它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里的近危物种(NT)级别。各州政府和相关机构致力于保护这种珍稀鸟类,尽力恢复其栖息地和保护种族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