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燕科 > 石燕属 > 穴崖燕
穴崖燕

穴崖燕

英文名:Cave Swallow

学名:Petrochelidon fulva

【简介】
穴崖燕(学名:Petrochelidon fulva)属于雀形目燕科石燕属。体型中等,约12至14厘米长,体重平均约19克。

【外形特征】
翼展差异较大,最大亚种P. f. pallida的翼展可达107.0至112.3毫米,而最小亚种P. f. aequatorialis的翼展为93.0至93.5毫米。雄性与雌性的羽毛外观相近,难以通过羽毛进行区分。上身呈灰蓝色,前额和喉部为棕色橙色。

【鸣叫特征】
穴崖燕的鸣叫声多样化,包含歌曲、"che"音符和三种类型叽喳,在繁殖期间更为常见。成鸟使用五种主要声波进行交流和警戒。

【生活习性】
穴崖燕在开阔地带和水域附近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它们喜群居,尤其在繁殖期间。白天在巢穴附近的开旷空间觅食,但春季和秋季迁徙的具体路径尚不明确。

【繁殖习性】
穴崖燕在繁殖季节的4月至8月间使用泥和蝙蝠粪便构建巢穴,有时会利用旧家燕巢。雌雄共同孵化,每窝产3至5枚卵,孵化期约为20至22天。雏鸟在孵出时闭目,需长时间育儿。

【外型辨识】
穴崖燕的喉部颜色更淡,侧面和腹侧颜色更鲜艳,臀部色彩更丰富。远观时,悬崖燕头部显得全黑,而穴崖燕似乎头顶有小黑帽,周围有助白的领圈和明亮的脸部。

【保护状况】
依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18年的标准, 穴崖燕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穴崖燕繁殖范围广泛,包括北美的东南部、加勒比海岛屿、墨西哥、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部分地区。具体人类活动记录包括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大安的列斯群岛以及墨西哥南部的部分地区。自1980年代以来,一些南美和墨西哥的种群在非繁殖季节稳定地在得克萨斯州南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