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鸦科 > 噪鸦属 > 黑头噪鸦
黑头噪鸦

黑头噪鸦

英文名:Sichuan Jay

学名:Perisoreus internigrans

【简介】
黑头噪鸦,学名Perisoreus internigrans,是雀形目鸦科噪鸦属的一种中国特有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栖息于海拔3050至43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中。

【外形特征】
黑头噪鸦体长约30厘米,体重介于92至123克。全身羽毛呈现偏深的灰黑色,头部和喉咙靠近黑色,翅膀和尾巴略为深褐色。喙色从黄橄榄色至角质色,与深色身体形成鲜明对比。虹膜为棕色,腿脚黑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密集的针叶林中,偏好山地斜坡和高海拔地带,高度介于2800至4270米之间。黑头噪鸦为杂食性鸟类,常见食物为种子、浆果、昆虫、无脊椎动物和其他腐肉等。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在树冠层密集处觅食,难以察觉。在繁殖季节3月至5月,它们会筑巢于接近树干的浓密枝叶中。

【鸣叫特征】
黑头噪鸦发出高亢且略带哀伤的声音,类似“kyip”,可以连续加速,还能发出与鹰类哀怨相似的“meeeoo-meeeoo”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3月至5月间,换巢工作自3月开始,孵化一般于4月中旬完成。每巢通常产三枚蛋,孵化由雌鸟独自承担。繁殖期间,通常独自繁殖,但家族成员会辅助喂养幼鸟。育雏期约26到30天,之后幼鸟可以独立生存。

【外型辨识】
黑头噪鸦拥有相对长的尾巴和偏深的灰黑色羽毛。头部和喉咙靠近黑色,翅膀和尾巴略为深褐色。喙色从黄橄榄色至角质色,与深色身体形成鲜明对比。

【保护状况】
黑头噪鸦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 被评为易危(VU),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上的一级保护物种,同时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417项)。

【地理分布】
黑头噪鸦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甘肃和青海等高山针叶林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岷山山脉、青藏高原东南部等地繁衍生息,具有独特的生物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