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枕山雀
英文名:Rufous-naped Tit
学名:Periparus rufonuchalis
【简介】
棕枕山雀(学名:Periparus rufonuchalis),是雀形目山雀科的一员。这一相对众山雀较小的物种分布广泛,主要出现在中亚、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中国西北部。
【外形特征】
棕枕山雀体长约13厘米,体重不超过14克,羽毛主要呈深灰色色调,带有黑色或蓝色的光泽感。显眼之处在于黑色的胸部围兜、沿脸颊而设的白色斑点与醒目的橙红色或淡肉桂色的腹部。虹膜棕色,嘴黑色,脚灰褐色至黑色。幼鸟的颜色较暗且胸部的黑色区域较少。
【鸣叫特征】
它们有着多样的鸣叫和音调的种类。经典的是哀怨的“cheep”声和短促的“sip”音,还有高尖和低沉的“chut”与低响的“trrrr”音。此外,它们也有一定的领域标记和防御叫声。
【生活习性】
棕枕山雀栖息于高海拔针叶林、云杉、杜鹃丛、橡树林等。偏好有一定厚度的针叶覆盖,角落间的洞穴或缝隙等适合筑巢的环境。除繁殖季节外,它们常常成群活动或与其他鸟类结伴。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是4到7月,通常每窝产卵数为4至6枚,由雌鸟孵化,雄鸟和雌鸟都会进行喂养。巢主要由苔藓、羽毛及动物毛发构成,位于树干、树桩或岩石裂缝等处。
【外型辨识】
与黑冠山雀(P Garrulus)极为相似,但具有较差的胸部黑色围兜和更接近暗色的飞羽。与亚洲黑冠山雀对比最鲜明的地方在于黑色胸兜的面积和飞羽的颜色。
【保护状况】
棕枕山雀已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2016年),被评定为无生存风险的物种,但其准确的全球数量尚不明确。
【地理分布】
这一物种从乌兹别克斯坦至西喜马拉雅山,包括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新疆、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各个范围内均有分布。不同地点其栖息海拔稍有不同,一般在中亚、阿富汗等处约1800至3000米,尼泊尔略有高至4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