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山雀
英文名:Rufous-vented Tit
学名:Periparus rubidiventris
【简介】
黑冠山雀(Rufous-vented Tit),学名为Periparus rubidiventris,属于雀形目 山雀科 山雀属。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之间的高山森林区域。
【外形特征】
黑冠山雀体型中等,体长约12到13厘米,体重为7至13.1克。雄鸟头部黑色,额头至冠部可能带有蓝绿色光泽,脸颊和耳羽为白色,上体呈暗灰色,翼覆羽为深灰色、边缘蓝色,下体呈现红棕色,腹部颜色更深。而雌鸟的头部颜色较同种雄鸟淡,下体色彩也更暗淡。幼鸟的冠羽较短,上体泛有黄色,下体呈淡灰色。
【生活习性】
繁殖期通常发生在3月中旬至6月中旬。非繁殖季节,它们会降至较低海拔的温带橡树林。在繁殖季,黑冠山雀通常独自或结对出现;而在非繁殖季节,则往往与多个种类的小鸟结成觅食群体。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混交林及高山松林,偏爱以橡树为主的森林环境。
【鸣叫特征】
发出细高音的叫声,例如“seet”或“seep”,另有清晰或嘶哑的“pseet”、“pee”或“piu”,以及柔和的“pwit”或“whit”。有时会组合成长系列的叫声如:“seep-seep, seep-seep sip-ti, pseet-seep, tip-pee, tip-piu-sweep, tip-piu-chip”。
【繁殖习性】
繁殖期发生在3月中旬至6月中旬,详细的繁殖习性资料尚不充分。
【外型辨识】
与棕枕山雀相比,黑冠山雀胸兜颜色更深,白色部分小,飞羽灰黑色,而非棕枕山雀的纯黑飞羽。此外,冠羽差异也利于区分。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价:低危(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地区,包括中国西部,模式产地为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