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鹑
英文名:Tibetan Partridge
学名:Perdix hodgsoniae
【概述】
高原山鹑,学名Perdix hodgsoniae,属鸡形目雉科山鹑属。这一物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尼泊尔、印度以及中国西部等区域,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至5000米的高山裸岩、苔原高原和灌丛地带。
【外形特征】
高原山鹑体长约28到31厘米,体重变动区间在294到450克。它们整体呈现棕色,其中包括黑白相间的脸以及鲜亮的橙红色颈圈,栗红色的额头、眼眉和耳羽。雌性相较于雄性身形略小,颜色也更为暗淡。虹膜为红棕色,喙则是淡绿角质,而腿爪色淡,带有角质质感。
【外型辨识】
高原山鹑在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时会发出特殊的鸣叫,这是一种连续不断似“scherrrrreck-scherrrrreck”的响亮吹哨,同时也会发出快速的“chee, chee, chee, chee, chee”声。它们偏好栖息于海拔超过3600米的干燥山坡、山谷以及灌木丛,夏季它们可以居住至5600米甚至更高,而到了冬季它们可能会迁徙至海拔2800米的半沙漠地带。
【生活习性】
高原山鹑的食物以植物性种子和昆虫为主,常见的是在地面活动,组成的小群一般为15只,最多可达25只。雌鸟会在巢中产卵8到12枚,孵化期限未知。受精雏鸟孵化后,可迅速跟随父母进行移动,展示出十分早熟的特性。
【繁殖习性】
高原山鹑的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5月至7月之间,它们筑造的巢穴位于地面,用草覆盖,并置放于岩石或灌木下。
【地理分布】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高原山鹑列为无危物种。尽管如此,仍建议对其活动区域加以监控以及相关保护措施实施,以防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