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蚁鸟科 > 黑头蚁鸟属 > 黑头蚁鸟
黑头蚁鸟

黑头蚁鸟

英文名:Black-headed Antbird

学名:Percnostola rufifrons

【简介】
黑头蚁鸟(学名:Percnostola rufifrons),是一种属于雀形目蚁鸟科、percnostola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东北部至中北部地区。成鸟的显著特征是头部有黑色标记,雄鸟主要为暗灰色和黑色调,雌鸟则为红褐色和灰棕色。

【外形特征】
黑头蚁鸟的体型中等,成鸟体长约为13-15.5厘米,体重在21-32克之间。雄鸟的头冠及喉部呈现黑色,上体呈现暗灰色,翼羽和尾羽为黑灰色;翼尖具有白色尖端点缀。雌鸟头冠呈黑色,上体为橄榄灰棕色,翅膀边缘呈现出红褐色,下体红肉桂色,侧翼和尾下覆羽带有橄榄色调。亚成鸟的翅膀和腹部带有红肉桂色斑点。不同亚种的黑头蚁鸟,在雌性头部冠部和雄性冠羽的颜色宽边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生活习性】
这种蚂蚁鸟常栖息于低地和山脚下的雨林地带,特别偏好沙质区域的密集灌木丛,还会选择树倒下的光线缺口作为活动区域。它们主要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地方觅食,以昆虫和其他小节肢动物为主食,有时也会跟随行军蚁寻找食物来源。黑头蚁鸟不特别害羞,但会通过尾部上下摆动和低沉的咕噜声来评估周围的观察者。

【鸣叫特征】
该鸟种发出的歌唱声是一连串响亮而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哨声音调;它们最常见的叫声是尖锐的吠叫声,与黑脸蚁鸫有些相似。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法属圭亚那的8月至次年3月,到巴西的6月至次年8月。巢建常筑于离地面几厘米的倒伏树梢上,或在棘榈下的枯叶堆积中,结构为侧出口的球形窝或覆盖式,由叶子和少量棕榈叶构成内部装饰有细碎的死叶。每巢通常产2枚蛋,偶尔1枚,孵化及幼鸟喂养任务通常由双亲共同承担,幼鸟依赖期约为50天。

【外型辨识】
黑头蚁鸟的翼上有细窄的距离纹而没有斑点,体型较为厚实,叫声及行为表现也有明显的差异,以此与点翅蚁鸟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保护级别定位为“无危(LC)”。黑头蚁鸟最大的个体群体集中在巴西的Jaú国家公园、委内瑞拉的Duida国家公园,以及巴西和委内瑞拉交界的Pico da Neblina国家公园。而该鸟类的jensoni亚种分布范围较小,生态系统需求不明确,面临较高的潜在灭绝威胁。

【地理分布】
黑头蚁鸟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多个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