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冠雉
英文名:Highland Guan
学名:Penelopina nigra
【简介】
山冠雉,学名Penelopina nigra。成年雄鸟体长59至65厘米,体重约860至920克。全身呈闪闪发光的黑色,上体带有蓝绿色反光,腹部较为暗淡。雌鸟羽毛为红褐色和肉桂色的棕褐色条纹,喙部和眼周的裸露部分为红色。幼鸟体色较母鸟更暗,且腹部带有淡黄色条纹。
【外形特征】
山冠雉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雄鸟全身呈闪闪发光的黑色,上体带有蓝绿色反光,腹部较为暗淡。鸟喙和眼环为红色,喉部下垂有一个鲜红色肉垂。雌鸟羽毛为红褐色和肉桂色的棕褐色条纹,喙部和眼周的裸露部分为红色。幼鸟体色较母鸟更暗,且腹部带有淡黄色条纹。
【生活习性】
山冠雉适应海拔700至3300米、高湿度的常绿森林环境,偏好云雾林和松栎混交林,攀爬于低层至树冠间觅食。常栖息于密林,加之它们的树栖本能,在高空活动的范围较宽。以果实为主食,有时也会拾取地面上的动物残余。
【鸣叫特征】
繁殖期内,雄性会发出尖锐上扬的哨声,同时伴有翅膀振动时的噼啪声和响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集中在2月至4月。雌鸟单个筑巢于密林的低层或中层树木上,有时会在地面筑巢,通常孵化2枚白色蛋。雄性雌性共同参与雏鸟抚育。
【外型辨识】
山冠雉和同域分布的紫冠雉(Penelopina eaederata)在体型及颜色上有区别,后者体型较大且胸部可见白色条纹。与纯色小冠雉和白腹小冠雉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成年雄鸟的全黑色及雌鸟的条纹羽毛。
【物种区别】
山冠雉和同域分布的紫冠雉(Penelopina eaederata)在体型及颜色上有区别,后者体型较大且胸部可见白色条纹。与纯色小冠雉和白腹小冠雉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成年雄鸟的全黑色及雌鸟的条纹羽毛。
【保护状况】
山冠雉被列为IUCN易危物种(VU),数量因栖息地丧失和猎杀而显著减少。鉴于其对森林栖息地的依赖性,持续丧失的原生林环境给它们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
【地理分布】
山冠雉分布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至尼加拉瓜的高山地带,包括墨西哥的奥哈卡州、恰帕斯州,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高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