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顶冠雉
英文名:White-crested Guan
学名:Penelope pileata
【简介】
白顶冠雉(学名:Penelope pileata)是一种鸡形目凤冠雉科冠雉属的大型鸟类。这种雉类以显著的白色羽冠和独特的羽毛对比色而闻名,主要栖息于巴西东部的热带湿润森林。
【外形特征】
白顶冠雉体长约为80厘米。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显著的白色羽冠。此外,它们拥有蓝灰色的脸颊,黑羽带有绿色光泽的上体,下体则呈现暗红棕色,尾羽长而黑。成年鸟的眼睛颜色因性别而异,雄鸟的虹膜呈深红色,而雌鸟虹膜较为黯淡。幼鸟与成鸟外观相似,但其羽毛颜色较暗,眼睛颜色也较浅,即使在七个月大时,眼色依然较浅。
【鸣叫特征】
白顶冠雉发出典型的嘈杂或嘶哑的声音,特别是在清晨会进行长时间的鸣叫。这种叫声常被描述为“sharkoo”,与飞行时发出的吠叫和沙哑声相似。
【生活习性】
白顶冠雉主要栖息于低地坚固的森林地面,并偶尔进入季节性洪水泛滥的林区。细致的研究尚未完全揭示它们的生活习性,不过,在南帕拉州,这些鸟会与眉纹冠雉和棕胸冠雉共存。在托坎廷斯西部,它们则会与某些未提及的其他种类共存。此外,它们还会食用被人工放置在地上的玉米,类似于家鸡的食物。
【繁殖习性】
春季(三月)时,人们在北巴西发现过有成年个体的幼鸟。在圈养环境下,白顶冠雉每窝通常产四枚蛋,但在实际中更常见的是产三枚蛋。新生雏鸟平均重约64至70克,到30天时体重约240克,到90天时体重约550克。
【外型辨识】
白顶冠雉通过其宽阔的白色羽冠、深绿橄榄色的上体与深红褐色下体的鲜明对比,以及雄鸟具有的红色虹膜显著区别于其它鸟类。
【物种区别】
相较之下,栗腹冠雉在面部具有更多黑色特别是在耳羽处的黑色素。
【保护状况】
白顶冠雉被IUCN列为VU(易危)物种,它们的生存面临严重的栖息地破坏挑战。
【地理分布】
白顶冠雉主要生活在亚马逊河以南的巴西中北部地区,具体地域包括马德拉河下游至马拉尼昂州,再南至帕拉州南部和托坎廷斯州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