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凤冠雉科 > 冠雉属 > 古铜冠雉
古铜冠雉

古铜冠雉

英文名:Baudo Guan

学名:Penelope ortoni

【简介】
古铜冠雉(学名:Penelope ortoni)属于鸡形目、凤冠雉科以及冠雉属。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哥伦比亚西部和厄瓜多尔西北部的湿润森林地带,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外形特征】
古铜冠雉高约65厘米,身体通体呈深褐色,胸部和颈部点缀着规律的小白斑点。头部和颈部的褐色略显灰褐,使这些斑点更为显眼。头部较简洁,与紫冠雉显著不同,后者头部有淡色标记。腿和肉垂均为红色,肉垂颜色更为鲜艳,是该物种的显著特征。幼鸟的外观预计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
古铜冠雉在清晨常发出一种低沉而重复的“waou”声,用于领地标记。当感应到附近有人时,它们会发出低沉、柔和且持续上升的哨声,以警告同伴。遇到危险时,会发出一连串急促的“konh-konh-konh-konh”声音。

【生活习性】
古铜冠雉栖息于湿润热带森林的上层,通常活动范围在海拔1500米以下,偏好地形较崎岖的山地区域。它们多以小群体或家族形式活动,在树冠层与亚树冠层觅食一些较小的果实。此外,它们很少降至地面,其生存高度依赖于存在大片古老的森林。

【繁殖习性】
关于古铜冠雉的繁殖信息知之甚少。推测繁殖季节大约在7月至9月之间,每次产卵2枚。然而具体繁殖行为的详细细节仍不清楚。8月中旬曾有雌鸟被收集到处于准备产卵的状态。

【外型辨识】
古铜冠雉比其他同域冠雉属物种更小、更暗淡,缺乏其他的冠雉属物种容易识别的胸腹部和尾巴的栗色以及头部的明显羽冠。与相似体型的褐镰翅冠雉相比,后者的肉垂是红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

【保护状况】
古铜冠雉对栖息地的变化和狩猎极为敏感,是猎杀的目标之一,因其不会避开人类接近。随着道路网络迅速扩张,农业扩张、非法可可种植园、选择性伐木、狩猎和金矿开采等威胁正在日益加剧其生存空间。

【地理分布】
古铜冠雉分布在哥伦比亚西部(如奇奥科省至纳里尼奥省)和厄瓜多尔西部(向南至皮钦查省,历史记录中曾分布至瓜亚斯省)。在哥伦比亚,主要分布在海拔100米至1500米之间,偶尔到达3100米。其分布范围在厄瓜多尔迅速缩小,现被局限在埃斯梅拉达斯省的极北端和部分皮钦查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