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凤冠雉科 > 冠雉属 > 安第斯冠雉
安第斯冠雉

安第斯冠雉

英文名:Andean Guan

学名:Penelope montagnii

【简介】
安第斯冠雉(学名:Penelope montagnii),属于鸡形目凤冠雉科冠雉属的大型雉类,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从委内瑞拉延伸到玻利维亚。其特征为全身呈暗褐色,头部和胸部带有显著的霜白条纹,下腹部略带红褐色,腿部分为红色,雄性和雌性外观相似。

【外形特征】
安第斯冠雉体长51-61厘米,体重818-840克。它体型健壮,相较于同属的一些品种显得较为紧凑。该种的喉部和腿部覆羽特征明显,尾羽的色彩均匀。幼鸟与成鸟相似,但更多呈现棕色,下体的斑纹不显著,面部和喉咙的颜色较淡。不同亚种之间在羽毛颜色和头颈标记方面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
该鸟类黎明时分会发出一种带有柔和哨音前导的翼颤鸣声,通常还会持续发出沙哑和啼鸣音,其中含有高音符。受到惊吓时会发出急促的声音,早晚则会发出低沉的“dock”音,持续数分钟,并逐渐加快速度,有时还会发出类似红脸冠雉的叫声。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森林,包括矮林区,最高可达3700米。其栖息地偶尔延伸至次生林或有果实的开阔地带。安第斯冠雉主要以1-30毫米范围内的种子为食,包括成熟的和未成熟的果实,偶尔也食用植物叶片。这些鸟类倾向于结群活动,通常由3-12只组成,但有时也单独行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可能在2月至3月(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或11月至2月(玻利维亚)。巢穴主要由树枝和树叶搭建,并通常产卵两枚。雏鸟全身深棕色,混有淡黄色,并在头顶有不规则的白色带。

【外型辨识】
与其他同属物种相比,安第斯冠雉主要分布于较高海拔区域,其喉部和腿部覆羽的特殊特征显著,尾羽色彩均匀。亚种P. m. atrogularis的叫声显得较为哀怨,而P. m. sclateri的叫声接近红脸冠雉的声音。

【保护状况】
安第斯冠雉的保护状况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无危(LC)。该物种在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秘鲁和委内瑞拉分布普遍,在秘鲁东部安第斯山脉的广阔不可接近区域,种群数量可能较为健康。在多个保护区得到保护,例如秘鲁的Yanachaga-Chemillén国家公园和玻利维亚的Cotapata、Madidi、Carrasco和Amboró国家公园等。

【地理分布】
安第斯冠雉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范围由哥伦比亚南部至玻利维亚北部,可能向阿根廷西北部延伸。尽管受到森林破坏和有限狩猎的压力,安第斯冠雉能够适应部分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甚至有时在聚居地附近频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