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幽鹛
英文名:Marsh Babbler
学名:Pellorneum palustre
【简介】
沼泽幽鹛(英文名:Marsh Babbler,学名:Pellorneum palustre),是一种隶属于雀形目幽鹛科的鸟类。它们主要栖息于印度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泛滥平原及其支流与邻近山地,为当地特有种。
【外形特征】
沼泽幽鹛体长约15厘米。头部、背部、翅膀上部及尾羽呈橄榄褐色,边缘较浅的棕色与较暗的初级飞羽覆羽形成对比。面部和眼圈为白色,颊部与耳羽带有深褐色斑点的锈色。下颌至喉部为白色,胸部为灰色调白底密布深褐色条纹,两胁深褐色带锈色,腹部为纯白色,下腹、大腿及臀部为暗赭石棕色。
【生活习性】
沼泽幽鹛栖息于湿地环境,包括森林边缘的潮湿地区、河流旁边密集的草丛和芦苇栖息地,海拔从低地至800米不等。这些鸟类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和一些植物为食,善于隐蔽,往往利用大型哺乳动物开辟的草丛隧道觅食。
【鸣叫特征】
沼泽幽鹛的鸣叫声多样,常见为低沉滚动的“grgrgrgrgr chew-hwee”或“grgrgrgrgr weehoo”或“chackchack chuhee”,这些鸣叫声会反复出现。紧接着的是连续的“chichi chu-hee”,高音调的鸣叫声包括尖锐的上滑音“kd’d’d’d’tuwhéék-kd’d’d’d’d…”,激昂的“chik-chik-tuwhéeu”,也包括急促重复的“whéét!kachewwhéét!kachew…”。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期是每年的二月至五月。其巢穴被描述为球状,由草制成,内部衬垫着细草或少量根须,通常位于地面或草根之间,常被根系覆盖。关于雌性和雄性在繁殖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信息尚不充分。
【外型辨识】
沼泽幽鹛显著的白眉线、白喉、锈色侧腹和深色胸纹使其易于识别,与其他幽鹛属物种区别明显。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分类,沼泽幽鹛属于易危物种(VU),原因是其分布范围有限,数量稀少且情况局部化,受到广泛栖息地丧失的影响。目前在19个地点有记录,其中印度16处,孟加拉国3处,多数地点自1980年后鲜有记录。在印度,它们分布在Dibru-Saikhowa、Kaziranga、Manas和Nameri国家公园以及Eaglenest野生动物保护区。
【地理分布】
沼泽幽鹛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泛滥平原及其支流与邻近山地,是属于东洋地域特有的物种。全球活动范围约为62,800平方千米。沼泽幽鹛的栖息地环境类型涵盖了亚热带或热带低地湿润疏灌丛、干燥稀树草原以及亚热带或热带低地季节性湿润草原和干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