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鹈鹕科 > 鹈鹕属 > 澳洲鹈鹕
澳洲鹈鹕

澳洲鹈鹕

英文名:Australian Pelican

学名: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基本信息】
澳大利亚鹈鹕(学名:Pelecanus conspicillatus)是鹈形目鹈鹕科的一种大型水鸟。最初于1824年由荷兰自然学家Coenraad Jacob Temminck描述。

【外形特征】
澳大利亚鹈鹕长1.52至1.88米,翼展2.3至2.6米,体重一般在4至13千克之间。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拥有鸟类中最长的喙,长度可达50厘米,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除了令人瞩目的银色或淡粉红色喙部,澳大利亚鹈鹕背部有独特的V型黑色图案与白色尾上覆羽形成鲜明对比。一般的特性表现为全身白色,翅膀羽毛呈黑色,但腹部白色,仅在最下部前颈略带黄色。眼周呈狭窄的蓝黑色环,环外是宽大的亮黄色区域。

【生活习性】
澳大利亚鹈鹕栖息于开阔的淡水或咸水水域,如湖泊、水库、河流及河口、沿海泻湖、盐田等,甚至可见于裸露泥滩、沙滩、礁石、码头和桩木上。它们通常选择人迹罕至的地点筑巢,如湖泊、沙岛或海边的隐蔽处。非繁殖期间会在距水面较近的栖息地休息,活动范围往往根据食物供应情况变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如热带地区冬季繁殖而南澳春季繁殖。繁殖巢简陋,通常是一个在地面上用少许草料围成的浅坑。每窝产1至4枚光滑的粉白色蛋,大小约93 x 57毫米,孵化期依赖于蛋的温度和亲鸟的看护,通常为32至37天。雏鸟孵化为裸体,随后体表快速生出灰色绒毛,约30至40天后便能站立行走,3个月左右幼鸟能够独立捕食。雏鸟之间存在竞争现象,其强者通常抢食多,而较弱者则可能因饥饿致死。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鹈鹕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和沿海水域以及新几内亚。它们也会偶尔迁徙至新西兰、印尼、斐济等地区,甚至到达类似圣诞岛、帕劳和瓦努阿图这一类远距离岛屿。这种迁徙行为与气候变化、降雨量以及食物供应密切相关。

【保护状况】
澳大利亚鹈鹕数量较广且相对稳定,因分布范围广,现被列为无生存危机物种。然而,随着水体环境的变化,如栖息地占用和水资源污染等外来因素,仍需持续关注其种群现状。保护该物种包括保护其繁殖区域,并确保其食物供应稳定,尤其要保护繁殖区免受人为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