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翡翠
英文名:Brown-winged Kingfisher
学名:Pelargopsis amauroptera
【简介】
褐翅翡翠(学名:Pelargopsis amauroptera),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鹳嘴翡翠属。该物种以其橙色头部、下体、深棕色翅膀及背部以及亮蓝色臀部的特征而著名。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印度东部至泰国西部海岸线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印度(特别是Sundarbans地区)、马来西亚、缅甸及泰国。
【外形特征】
褐翅翡翠体长35至37厘米,头部、颈部、上胁和下体呈现橘色,额头中间羽毛颜色较深,眼周缘暗橙色,下胁和肩部、翅膀、尾部及上体颜色为深棕色。背部和尾巴呈现亮蓝色。鸟喙为暗红色,且比较粗厚。虹膜深棕色,腿呈暗红色,脚趾尖黑色。
【生活习性】
褐翅翡翠主要生活在沿海地区,栖息于红树林、海滩、河口或咸水海湾等环境。以螃蟹和鱼等生物为食。捕猎时常在低洼的泥水域或潜入水中寻找猎物。猎食时,他们的飞行动作看起来缓慢平静,实际上却很有力。
【鸣叫特征】
该鸟类发出声音包括快速重复的刺耳叫声“chak-chak-chak-chak-chak”和短暂的下降音调哨声,类似于“tree, treew-treew”。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印度为3月和4月。筑巢于土崖、河流土堤的隧道式洞穴,巢穴长度可达20-60厘米,宽度20厘米,高度约为10厘米。每巢产卵3-4枚。孵化时间不详。
【外型辨识】
此物种与大型翠鸟区别在于其独特的深棕色翅膀和亮蓝绿色臀部,在飞行展示时特别显眼。与其他大型翠鸟相比,背部、翅膀和尾巴的颜色为棕色而非蓝色,这使其易于识别与其他翠鸟的区别。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近危状态。目前有专门的保护措施正在进行,以确保该物种数量稳定。
【地理分布】
褐翅翡翠分布于多个地区,其中包括孟加拉、印度(特别是Sundarbans)、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及泰国。它们主要栖息于红树林、河口和咸水海湾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