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美洲雀科 > 彩鹀属 > 靛蓝彩鹀
靛蓝彩鹀

靛蓝彩鹀

英文名:Indigo Bunting

学名:Passerina cyanea

【简介】
靛蓝彩鹀(英文名:Indigo Bunting,学名:Passerina cyanea)属于雀形目美洲雀科彩鹀属。繁殖季节时,它们生活在北美东部和中部;非繁殖季节则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和北南美洲。迁徙路线与其繁殖地保持一致。

【外形特征】
在繁殖季节,雄性靛蓝彩鹀通体呈现明亮的蓝色,头部呈现出丰富而深邃的蓝紫色调。雌鸟和幼鸟为棕色,胸部带有淡色条纹,喉咙部位呈现白色,翅膀和尾巴边缘则呈淡色。成年雄鸟平均体重约为14.97克,雌鸟为14.38克。

【鸣叫特征】
雄性靛蓝彩鹀发出清澈的鸣叫声,通常为高亢的双音节鸣唱,声音尖锐而清晰,持续约两至四秒。

【生活习性】
靛蓝彩鹀栖息于森林边缘、田野附近的灌木丛和杂草丛生地带。它们以昆虫、种子以及浆果为主要食物来源,夏季期间以昆虫为主食,冬季则更多依赖种子。

【繁殖习性】
緋胸彩鹀是单配偶制。巢筑和孵卵由雌鸟独自完成。它们的巢通常位于低矮的树木或灌木丛中,高度一般在地面之上0.3至1米,但有时也会高达9米。每窝通常产卵1至4枚,常为3至4枚,蛋壳为白色或带有棕色的斑点,孵化期约为12至13天。

【外型辨识】
雌鸟和幼鸟肩部、臀部和尾部可能带有轻微的蓝色痕迹。与白腹蓝彩鹀相似,特别是在雌鸟和幼鸟上,但靛蓝彩鹀的下腹部更蓝,翼纹更淡,胸部颜色更暗,喉咙区的对比度更高。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靛蓝彩鹀的保护归类为无危(LC),显示出该物种数量稳定且未面临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
在非繁殖季节,它们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和北南美洲。除了颜色变化,它们也会相应调整生存环境和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