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麻雀
英文名:Northern Grey-headed Sparrow
学名:Passer griseus
【简介】
灰头麻雀(学名:Passer griseus),属于雀形目雀科雀属,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开阔区域,包括灌木丛和人类居住区。这一物种的存在与欧亚大陆的家雀有着相似的生态地位。
【外形特征】
灰头麻雀的身体和羽毛呈现出一种淡雅的色调。它们的头部和颈部呈现出灰白色的外观,并且成鸟还有一条明显的白色髭纹。背部颜色偏栗褐,腹部则为纯白色,翅膀上的羽毛呈现为一抹亮丽的栗色,带有一些小型的白色肩斑。两性差异不大,但幼鸟的颜色会稍微偏暗,并且缺少翅膀的白色斑点。各个亚种在灰度上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
灰头麻雀的叫声为一系列清晰的“滴滴”声,既可连成较为粗糙的复音,也有一系列相对干燥的“嘀哩哩哩哩”的警告声。
【生活习性】
这种雀鸟主要栖息在开阔的草地、边缘森林以及人类聚落。它们的生活习性以采集种子和谷物为主,也摄入昆虫来丰富蛋白质,尤其在养育幼鸟时更为明显。灰头麻雀常常成双成对,有时候形成小群体活动。非繁殖季节里,它们会形成更大型的群体以增强生存几率。
【繁殖习性】
灰头麻雀的繁殖周期可能全年皆可发生,但通常与地方性的雨季同步,尤其是在灌溉农田分布广泛的地方更为频繁。它们倾向于隐秘地点筑巢,例如树洞、建筑缝隙等。双方共同建设一个带有顶部入口的小圆顶型巢穴,利用干草作为主体,加厚羽绒或植物纤维作为内层。每窝产出的蛋通常有2至4枚,孵化期大约为16天。母鸟独自孵化,而双亲共同负责雏鸟的喂养,直到它们能够独立飞翔离开巢穴,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9天的时间。
【外型辨识】
这种雀鸟最易与南方灰头雀、斯瓦希里雀和鹦鹉嘴雀混淆,但可通过其头部灰度、体型大小及下体色调的差异来区分。相对比于南方灰头雀,灰头麻雀体型较大、喙略微粗大且翅膀上的白色斑点较小;与斯瓦希里雀相比,其下体色调更浅;与鹦鹉嘴雀相比,则是它的喙较小且下体色调更淡。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灰头麻雀被列为地方性无关(Least Concern)等级,即没有遭受当前的威胁。
【地理分布】
灰头麻雀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非洲中南部地区,而非南部及东北部。这种分布范围涵盖了从毛里塔尼亚至厄立特里亚的北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西部、安哥拉西部、纳米比亚北部和马拉维北部等地,同时也在比奥科岛上发现它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