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背山雀
英文名:Green-backed Tit
学名:Parus monticolus
【简介】
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又称青背山雀,是一种小型色彩斑斓的山雀。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台湾,并偶尔可见于其他东亚地区。
【外形特征】
绿背山雀体型小巧,体长约13至14厘米。头部、颈部为黑色,额部至颈侧区域有多块白色斑块,上背部为绿色,而从下背至腰部颜色逐渐变灰。飞羽的末端为深黑色但羽缘较浅,翅膀上有两道白色翅纹,显著区别于大山雀的单一白色翅纹。胸、腹色呈明黄色,并具有一条贯穿下体的黑色纵向条带。足爪呈青灰色。
【生活习性】
绿背山雀喜好居留于海拔1000至4000米的中高山地带,栖息在针叶林、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及阔叶林中。在繁殖季节时,它们活跃于森林中上层,主要以昆虫为主要食物,也食少量植物性物质。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常表现为3-4个哨音连贯的组合,并有粗哑的“dee-dee-dee”般的叫声。
【繁殖习性】
绿背山雀迁徙与繁殖周期主要存在于4至7月。他们偏好在天然树洞或岩石缝隙中筑巢,巢置于地面1.5米左右的高度,主要材料包括羊毛、草茎等,形态呈杯状。每窝通常可产卵4至6枚,但有时可多达7至8枚。孵化与养雏主要由雌鸟担责,而雄鸟则负责寻觅并供给食物。
【外型辨识】
绿背山雀与欧亚大山雀绿背亚种显著不同,前者背部带有绿色圆斑且具两道白色翼纹,而后者仅具一道翼纹。在中国地区,该物种仅与白腹欧亚大山雀亚种存在一定的分布重叠。
【保护状况】
绿背山雀未被纳入受保护的动物目录,但鉴于其稀有的种群和广泛的分布,已被中国林业局列入三有保护鸟类名单。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非法鸟类贸易,尽管其在市场上出现频率低。
【地理分布】
本物种已知在全球有4个亚种分布,其中中国大陆拥有3个,主要分布于南亚、中国西部到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