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蜡嘴鹀
英文名:Red-capped Cardinal
学名:Paroaria gularis
【简介】
红顶蜡嘴鹀,学名Paroaria gularis,英文名Red-capped Cardinal。隶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蜡嘴鹀属。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16.5厘米,体重约22克。头部为鲜艳的红色,上体为黑色,下体洁白。喉部及上胸部为黑色,并向胸部延伸。喙部上方为黑色,下方则呈淡肉色。腿色为深灰色至接近黑色。虹膜呈棕色橙色。幼鸟上体呈暗褐色,头部为深棕色,喙为全黑色,虹膜则呈现淡黄色。
【生活习性】
红顶蜡嘴鹀主要栖息于亚马孙雨林等低地沼泽、红树林及半开放地带。常见以昆虫、稻谷、果实和水果为食。它们常以成对或家庭群体的形式生活,偶尔也出现在城市的湿地林间。
【鸣叫特征】
红顶蜡嘴鹀的鸣声包括变化多端的重复音调,常见为“suweet-chu”,且总音调尖锐。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从6月至9月,甚至可能从2月至3月),雌鸟在树根或安全位置上构建浅碟状巢穴。巢由细枝、根须和蕨类植物构成。每窝通常含2到3枚蛋,蛋壳颜色从白色至橄榄色且带有密集的暗褐色斑点。
【外型辨识】
红顶蜡嘴鹀曾被列为黑颊蜡嘴鹀的同种,但在遗传学研究之后确认为独立物种。
【保护状况】
IUCN评定为无危(LC),意味着红顶蜡嘴鹀目前有相当的生存保障。
【地理分布】
红顶蜡嘴鹀在南美洲低地广泛分布,包括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东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部、玻利维亚北部和东部,以及巴西的亚马逊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