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梅花雀科 > 啄花雀属 > 红额啄花雀
红额啄花雀

红额啄花雀

英文名:Red-fronted Antpecker

学名:Parmoptila rubrifrons

【简介】
红额啄花雀(学名为Parmoptila rubrifrons),属于雀形目梅花雀科啄花雀属,是一种栖息在非洲西部热带低地的森林鸟类。主要集中在西非,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加纳。

【外形特征】
红额啄花雀体长约为11厘米,体重介于8至10.5克之间。雄鸟展露醒目的红色前额,上体为橄榄色,翼和尾部为棕色,下体为富有异域情调的锈色和白色条纹。雌鸟上体较暗淡,面部点缀着细小白点,喉咙和下体则是淡白色,上面覆以黑色斑点,形成不规则的斜纹。幼鸟的外观特性与雌鸟相似。

【鸣叫特征】
红额啄花雀发出“peeeeee”的高音频落叫声。

【生活习性】
通常在较低的高度寻找食物,生活在初级和次生低地湿润森林的下层与中层。它们以昆虫为主食,特别擅长捕食蚂蚁,并偶尔也食用一些小种子。习惯成对或家庭群生活在混合物种群体中。经常在觅食过程中会在蚁巢附近停留长达一分钟。

【繁殖习性】
通常于10月至11月期间筑巢,而最有可能在12月和1月间孵化出幼鸟。巢穴构造主要由植物材料构成,位置定在约2.5到3.5米高的次生林树上,临近水源。

【保护状况】
由于持续森林砍伐和伐木,该物种数量减少,处于IUCN评判的近危(NT)状态。尽管关于物种地理分布的详细可以通过参考权威资料得到补充,但对其生态系统和珍稀程度的现状,部分保护区如Gola森林、Taï森林国家公园以及Kakum、Ankasa国家公园和Subri河及Tano Offin森林保护区,给予红额啄花雀一定的保护。

【地理分布】
主要集中在西非,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加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