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翅食蜜鸟
英文名:Striated Pardalote
学名:Pardalotus striatus
【简介】
纹翅食蜜鸟(英文名:Striated Pardalote,学名:Pardalotus striatus),是雀形目斑食蜜鸟科斑食蜜鸟属的一种鸟类。因其独特的翼纹和鲜艳的鸣叫声,在澳大利亚及塔斯马尼亚广泛分布。它的种名“striatus”意为有条纹的,亦被称为pickwick、wittachew以及chip-chip等别名。
【外形特征】
纹翅食蜜鸟体长9至12厘米,体重9到15克,上身呈淡褐色,臀部颜色较浅,翅膀黑色,有宽窄不一的白色条纹,其中三级飞羽边缘更显白色,最外侧为红褐色。颊部及眼圈白色渐变为黄色,双颚基部有时略显浅色。其喙深色,腿色为暗灰色、棕色或粉棕色,眼珠则为暗棕色或黑色,雌雄鸟外观相同。
【生活习性】
纹翅食蜜鸟广泛栖息于种类各异的桉树林中,从高大开放林地到低矮稀疏林区均有分布。它们从沿海地带到2000米以上海拔的山区活动,呈现多样化的迁徙模式。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昆虫及其食用罩(lerps)和植物分泌物(manna)等为食,非繁殖季节时成群活动。
【鸣叫特征】
纹翅食蜜鸟发出响亮的2至7个音节的鸣叫声,其音调常为“wit-e-chu”或“wit-wit”,繁育期尤为频繁。另外,也能发出颤音与简短的群居联络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多为8至12月,但全年都可能有繁殖记录。通常每季只产一窝,最多两窝,产卵一般为3至5枚白色卵,两性协同筑巢、孵化和育雏。筑巢多在树洞、地面隧道等地方。卵的孵化期约为15至23天,幼鸟饲养期为21至25天。
【外型辨识】
纹翅食蜜鸟相较于斑翅食蜜鸟和红眉食蜜鸟,更容易通过其独特的冠纹、翼纹和颜色对比来识别。
【保护状况】
纹翅食蜜鸟被评定为IUCN无危物种(无威胁)。虽然有着较好的适应生存能力,但其栖息地的保护依然重要。
【地理分布】
纹翅食蜜鸟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塔斯马尼亚绝大多数地区。它还被记录生活于新西兰及附近岛屿,该物种由六个亚种组成,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存在种间杂交通现象。西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则是其主要分布区的例外。